堅巷是上環最接近春天的地方。
有人常常把它跟堅道混為一談,僅差一個字,無論道路長度與繁忙程度,均是天與地。
堅巷並非主幹道路,它是連接堅道下行的U形小路,也是沿山腳爬上斜坡的一條倔頭巷。
跟堅道一樣,路名源於香港第一位裁判官威廉・堅(William Caine,1799-1871)的姓氏:本屬英國軍隊第26兵團上尉,開埠時獲任命為法官,1841年成為首任裁判司(Chief Magistrate,時稱巡理官),1844年組成警隊,其後監督興建香港首座裁判司署及監獄,曾出任署理港督,開埠初年重要政治人物。
說堅巷是一種春天,因為小巷與普慶坊交界,不知哪年開始,經由社區有心人栽種,轉角處冒出一大團花雲,初春二月有顏色明亮的炮仗花盛放,之後迎來四季常開的簕杜鵑,三月尾四月初尤其燦爛,姹紫嫣紅的氣勢,所謂城市驚喜,拐個彎待你揭曉。
遇上心情糟糕,或者抑鬱得就要碎掉,爬上堅巷,散個步散個心,路上人們或遛狗,或抽煙,拍照嬉笑,世界好像仍然安好。
略為僻遠的角落,這些年有過咖啡店、設計工作室、藝廊等;小區變天,人來人往,花團一路默默做證。
而堅巷真正的地標當然不是花,站在巷子2號,香港醫學博物館,法定古蹟,記載香港病理及公共衛生歷史。
1894年5月,太平山街一帶出現嚴重鼠疫,短短數月間殺掉2,500多人。1906年「微生物署」(後來的香港病理學院)應運而來,香港第一家專責細菌檢驗的醫學研究所。
建築主樓是十九世紀典型殖民地紅磚建築,借鑒愛德華年代風格,加入熱帶地區的美學,比如開闊的陽台與走廊,一扇排開的窗戶,中式簷瓦等,許多好看細節。
二次大戰後,微生物署易名病理學院,至1973年用作醫療用品倉庫,1996年經香港病理專科學院申請改建成博物館,即現在的香港醫學博物館。
近年堅巷不再鮮為人知,不因為花,也不因為漂亮古蹟。
它成了網紅形容的隱世打卡點,因為一組設計奇異的建築:沿簕杜鵑拐彎往上走,便是1990年落成的堅巷花園,幾何建構,紅白相間,樓梯四通八達,乍看如積木堆砌而成的繪本城堡,公廁給設計成扭計骰,視覺上非常好玩,是城內少數擁有想像力的公園建築。
疫情下大家瘋狂挖掘本地遊去處,堅巷花園經傳媒廣泛報導,漸漸口耳相傳為「愛麗絲花園」,假日更是熱鬧。
值得釐清的是,網上有媒體指堅巷花園位置前身為「幫辦樓」(即督察宿舍),後來成為香港大學法律系創系系址——資料並不正確,看來是把堅巷與堅道混淆了:當年督察宿舍的正確位置,是堅巷對上、堅道與西摩道交界,那是一列異常優雅的英式排屋,屋頂標明1921年落成。
60年代末,宿舍空置,曾借予香港大學法律系作辦公室,直至七十年代中拆卸,改建成現在的堅道花園。
成為「愛麗絲花園」之前,該處是非常重要的公共衛生設施,跟旁邊的病理學院關係密切:曾經是消毒站及救護車站,1902年啟用,集中處理當年鼠疫病人的衣物床單等,以高溫蒸氣消毒。
而消毒站旁邊是救護車站,所謂救護車,不過是由人力推動的木頭車,把病人送到附近的東華醫院;原址還有一組樓房,用作實驗室動物樓及馬房,同為尖頂式設計,1964至1972年曾為聯合書院理學院院址,至1982拆卸,改建成現在的紅白格子公園。
由開埠初年到2022年今日,堅巷見證此地開山闢城,幾場重要疫症,生老病死,花開花落,皆是輪迴,小路走過,有入口也總有盡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