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幕截圖 2020-08-17 下午5.45.48

難以言明的辛辣熱痛:卡羅萊納死神辣椒

本來只有相熟的朋友才知道我喜歡吃辣,但有次我去了一間叫燒房焗的餐廳,吃了一個辣度據稱是 Level 10 的「阿媽唔認得麵」,後來杜汶澤又在《Yellopenrice》裡介紹這家店,而店主又忽然提及我,於是我喜歡吃辣這件事,居然變成一些新相識朋友的「代名詞」。

「你就係 Level 10 啊?」嗯嗯,新相識這樣問。

我從小到大都喜歡吃辣,但在背囊裡隨身帶著一支辣椒粉,緣於多年前的一次澳洲之旅。澳洲食物當然不算難吃,最好吃是日本菜及越南菜,不過吃到其他西餐,口味略淡,不是少鹽的原因,只是少了一點刺激。於是我去到超級市場買了一包辣椒粉,沒有太多選擇。但辣椒粉完全不辣,放到幾乎滿碟都是辣椒粉,我才感覺一點辣度,灑在意粉上,感覺像是吃提拉米蘇。

回到香港後,我便尋辣椒素含量高,即使灑一點也能提升食物辣度,方便旅行使用。上網找到一種叫「印度鬼椒」的品種,在 2007 年的《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聲稱是世界最辣的辣椒,史高維爾指數達一百萬 SHU。後來幾年,我無論身在香港或外國,總是隨身帶備一瓶印度鬼椒。朋友知道嗜辣,問我要不要專門點一些辣的食物,我說不用,因為有了印度鬼椒,魚香茄子或港式咖喱,隨時都可以變成大辣、特辣,甚至特辣加特辣。

不過舌頭會逐漸適應辣度,後來我發覺,鬼椒越來越不辣,剛開始時還以為鬼椒過期或變質,但看到朋友的反應,才知鬼椒仍然是辣。也不是說我感覺不到鬼椒的辣,只是沒有剛開始時的那種衝擊感,但我依然隨身攜帶鬼椒粉,就當時調味。不過最意想不到的用途,是去年有個緬甸兒童合唱團來香港表演,晚上跟他們吃煲仔飯,我問他們對香港菜式的感覺如何,小朋友嘛,都說好吃,但補充一句:「不過香港的食物一點也辣,吃不習慣。」

我聽罷,知道找到知音人。於是我拿出一瓶台灣產的印度鬼椒粉,給他們灑在煲仔飯上吃。不試由自可,一試之下,餐廳炸得一片興奮的小孩歡呼。他們說:「加了辣味的飯,太好吃了!」

對於不吃辣甚至不能吃辣的人來說,經常會掛在口邊的一句話是「辣味會蓋過了食物原味,破壞食物」、「味蕾都壞了」,這其實是嚴重的誤解。辣椒刺激的不是味蕾,而是舌頭上的溫度受體(TRPV1),味道才是刺激味蕾的主因。味道有分甜、酸、苦、鹹、鮮(umami),會相互干擾,例如煮菜時放了太多鹹,可以加些糖來中和味道,正是體現了味蕾味覺的干擾。

但辣感則不同,是獨立於五種典型味覺的額外感覺,反而使其他的味道更為突出。不嗜辣者經常誤會辣味會蓋過一切味道,甚至把這種誤會當作唯一真理,其實只是自己吃不了辣,錯過了體味辣感的時機。就像有人說跳傘的刺激會令人失去飛行的樂趣,所以寧願坐在客機裡欣賞窗外景色,那就錯過了人生之體驗。

我見緬甸的兒童合唱團見辣時如此歡欣,難得找到知音人,臨離開前就把辣椒送給他們做個紀念。聽帶隊的老師說,這瓶幾十克的辣椒粉,為小孩帶來很多熱辣辣的快樂能量。

而我自己也要添購辣椒粉,真的是無巧不成話,剛好那時 Google 的塗鴉,居然紀念 Wilbur Scoville(史高維爾)的 155 的冥壽,他生前制定了辣度的標準,廣泛採用。我好奇地看了一下史高維爾的故事,不久就出現了辣椒廣告,有家網站出售「卡羅萊納死神辣椒」(Carolina Reaper),是 2013 年《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評選為世上最辣的辣椒(這些紀錄其實不停被打破)。

健力士世界紀錄世上最辣的卡羅萊納死神辣椒(網上圖片)
「為什麼買咁多瓶?」「我諗住搵五、六個人夾運費會平啲,咁就抵喇,點知有百幾人話想買。我好似做咗東亞最大嘅死神辣椒嘅拆家咁。哈哈。」(截自編輯與薯伯伯的真實對話😆)

我聯絡了店家,問明產地來源是以色列種植,美國包裝,便買了一瓶。武漢肺炎肆虐,死神辣椒等得特別久。貨到之後,我急不及待輕嚐,舌尖已經有劇烈的刺痛。但是死神辣椒卻透著一種更為獨特的氣味,像花香?像果味?

倒是多月之後,我讀到一份瑞典某大學撰寫的報告,提到製作催淚彈的常見成份,就是死神辣椒,那刻我才恍然大悟,難怪這份辛辣熱痛的感覺如此複雜,難以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