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地鐵,都記下了每一個城市的歷史與傷痕。地鐵網絡的存在與覆蓋,幾乎已成為評價一個城市便利與否的指標,一列列可以觸及城市不同角落的列車,必然盛載了這個地方的脈搏與故事、歷史和傷痕。
作為世上第一個地鐵系統,倫敦地鐵可以說是現代交通網絡的先驅,據說香港的地鐵也是跟據倫敦交通研究人員的建議而規劃,全球不少地鐵均以倫敦為借鏡,姑勿論經過150多年時間洗禮後,其老去的門面或不時出現的延誤有時為當地人所詬病,它仍然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地鐵系統。
閱歷冠全球的倫敦地鐵,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恐襲、大型意外事故等等痛苦回憶,每一道傷痕都深深刻在人們腦海中,但列車並不會停下腳步,繼續奔走於城市之內,這大概就是倫敦地鐵回應人民感情的方法,至少它沒有忘了載人們回家這個首要任務。
文:麥雨
圖:Unsplash
1863年 木製車箱首通車
世上首個地下鐵路系統在1月投入服務,以蒸氣引擎加上木車箱行走Paddington及Farringdon Street之間。
1890年 Tube字頭誕生
首條地下深層電動鐵路面世,行走King William Street至Stockwell之間,亦是由這時開始被稱為「Tube」。
1908年 圓環標記面世
也許是世上最為人熟悉的地鐵標誌—紅藍圓環Underground第一次出現,一直沿用至今。
1914-1918年 一戰避難防空洞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倫敦人會逃到地鐵站以避開空襲,據記錄在1917年5月至1918年5月之間,約有三十萬人曾以倫敦地鐵站作避難處。
1939-1945年 戰時辦工室
1940年9月至1941年5月納粹德軍對倫敦進行史稱「倫敦轟炸(the Blitz)」的密集式空襲,大量平民死傷,當時地鐵站的每個角落、甚至路軌、隧道均成為市民的避難之所,保護了不少人免受炸彈所害。戰爭延續數年,使用地鐵站作防空洞的人愈來愈多,但因為怕成為攻擊目標而不能點燈,黑漆漆的樓梯最終引發悲劇,在1943年3月於Bethnal Green站因為一次空襲警報測試,而導致人踩人悲劇,造成173人死亡,是英國二戰期間傷亡最嚴重的單一事件。
除了作為防空洞,二戰期間這個龐大的地下網絡亦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功能,當時政府將數個包括已停用的地鐵站改成行政及軍事辦公室,其中已停用的Down Street站更是列車行政團隊的總部,亦是當時首相邱吉爾曾短暫藏身的地方。另外亦有一些車站被用作代替遭炸毀的工廠,生產戰機的零件及其他戰爭物資,此外Aldwych站亦關閉以作為大英博物館收藏珍貴的展品,避免國寶受到破壞。
1975年 Moorgate撞車事故
這一年倫敦地鐵的總長度已達400公里,已是倫敦人日常不可劃缺的一部份。在2月28日早上繁忙時間,於Moorgate站的Northern City線月台之上發生奪去43條人命的撞車事故,一輛列車在抵達尾站時直衝隧道末端,事後並未發現機件故障,找不到明確的肇事原因。意外之後,當局為了避免類似事故再發生,為所有末端車站安裝俗稱「Moorgate Protection」的減速保護裝置,讓駕駛員無法剎車的情況下列車也可以自動停低。
1987年 King’s Cross車站火災
11月18日King’s Cross站發生大火,起因相信是扶手電梯的木質底座先起火,由小火頭迅速蔓延,濃煙讓乘客難以逃生,有毒氣體成了主要的致命元凶,造成31人死亡,其中更有一名消防員殉職。悲劇過後,當局實施了多項措施,包括更換所有木質扶手梯座、在所有車站實行禁煙、在車站外設有車站平面圖等等,汲取教訓才是面對悲劇最負責任的做法。
2003年 Osyter Card面世、Busking合法
倫敦交通卡Oyster card面世,同年站內表演合化法,表演者申請後可以在地鐵站內指定位置演奏或賣藝,令深入地底又迂迴的梯間傳來娓娓之音,兩者都有助帶來更美好的地鐵體驗。
2005、17年 自殺式恐佈襲擊
7月7日恐佈襲擊在倫敦早上繁忙時間發生,四個自殺式炸彈當中三個幾乎同時在三個不同地鐵站(Aldgate、Edgware Road及Russell Square)內引爆,第四個則在一架雙層巴士上引爆,事件引致除了四個恐佈分子死亡外,52位平民失去性命,超過700人受傷。爆炸地點分散於倫敦市中心最繁忙的車站附近,因此受傷人數眾多,亦成為倫敦人一道難以忘懷的心理創傷。
2017年,倫敦地鐵再次經歷恐怖襲擊,9月15日一名青年將放有自製炸彈的購物袋棄置於地鐵車箱之內,計時器讓炸彈在Parsons Green站爆炸,造成50人受傷。
結語:載人回家 服務市民
倫敦地鐵與當地人一同經歷了不少痛苦的片段,但多年來仍然忠誠地服務當地人,載著各式各樣的人完成最日常不過的小事:上班族返工、學生去上課、旅客遊覽倫敦、人們出行與朋友親人見面。不過這樣的日常原來並非必然,倫敦地鐵仍然時不時有員工罷工問題,一旦罷工交通停擺,對市民來說相當不便,讓人再次體現到公共交通系統真真正正服務市民是何等值得珍惜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