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於八十年代為初中生之時,家庭經濟好一點,可由「白飯魚」轉穿yasaki或KAMACHI,回想起來也感興奮!真的不敢奢望再有對adidas或NIKE,是以那年代推出的Air Jordan根本不會跟我過電,加上本人正如《AIR》一片中的麥迪文(Matt Damon)一樣不做運動,穿球鞋只是貪靚,本人對籃球亦毫不認識,像那些年Air Jordan的「笨重」模樣也不是我杯茶……這樣的底子去看《AIR》這齣講述Air Jordan誕生經過之影片,卻不會有「隔」的感覺,因自導自演的賓艾佛力(Ben Affleck)將焦點放到一項群策群群力的商業策略,細節鋪排出色,令任何人也有共鳴!
文:Harrison
圖:《AIR》官方提供、網上圖片
注意:以下內容含少量劇透
沒有籃球比賽但耐看的口水戲
改編自真人真事的《AIR》,講述1984年NIKE籃球鞋剛起步,其市場表現遠不及美國的Converse及德國的adidas出色,麥迪文飾演的NIKE籃球鞋部門主管Sonny Vaccaro有見當年的NBA界新秀米高佐敦(Michael Jordan)甚具潛質,而尋找跟他合作的機會,在跟上述兩大品牌爭奪新星的過程中,Sonny Vaccaro聯同其「非一般」的籃球鞋生產團隊,在公司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扭盡六壬,爭取到巨星的加盟,成就Air Jordan這籃球鞋品牌經典。
賓艾佛力的演技,廿多年來就如當年NIKE籃球鞋的業務停滯不前,但在導演一職卻殺出新血路,今次他首次執導非犯罪類型電影(編劇為Alex Convery),亦表明《AIR》並非關於米高佐敦的故事(在戲中飾演米高佐敦的Damian Delano Young連一個正面鏡頭也沒有),而是關於Sonny Vaccaro跟米高母親Deloris Jordan(維奧拉戴維斯 Viola Davis飾)的商討,怎樣改變體育界的行銷手法。是以全片以對白為主導,一時見Sonny Vaccaro跟賓艾佛力飾演的NIKE創辦人兼總裁Phil Knight為爭取與Michael Jordan簽約與否而唇槍舌劍,一時也見Sonny積極跟Deloris Jordan進行遊說,又與MJ的經理人David Falk(基斯梅辛拿 Chris Messina飾)互相「問候」,內容字字珠璣,加上主要演員如謝遜比文(Jason Bateman)及基斯德加(Chris Tucker)都有一定喜劇天份(賓艾佛力演喜劇或爛片也經驗豐富),節奏掌握得心應手,近兩小時的口水戲令觀眾沒有悶場!
有毅力也要不擇手段
看《AIR》另一有趣之處,本是一個鼓勵創新,帶著正能量的故事,卻滿是爾虞我詐、走捷徑、不擇手段等,其實在這唯利是圖的世界,實在正常不過,導演將這些「黑暗」元素以幽默方式處理,確又成就一娛樂性豐富的營商教科書。例如Sonny Vaccaro繞過MJ經理人直接找MJ父母初談簽約事宜;所設計的Air Jordan之用色完全不符NBA對顏色比例之要求,每場要罰5,000美元,但NIKE也會場場代為找數,犯規一樣去馬;MJ媽看來大受Sonny Vaccaro遊說所感動而肯首簽約,但突然再來一著「獅子開大口」,將運動用品市場之經營來了歷史改變。最有趣的,就是NIKE總動員邀請MJ父母到公司開會,事前各成員機關算盡,大玩心理戰以令對方「就範」(這場戲賓艾佛力的硬滑稽倒也大派用場),所謂誠意其實也是「呃呃氹氹」,但只要並非犯法而做到互惠互利‧也未嘗不可!但無論如何,事實告訴我們,MJ退休多年也可靠分紅「慢慢搣」,NIKE更是賺得盆滿缽滿,更於2003年收購了對家Converse。要破格,也得不擇手段。
MJ媽好戲 賓仔導技可更上一層樓
成為「金草莓」常客的賓艾佛力,在演員方面的表現,跟曾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和男配角提名的老拍檔麥迪文都可說得上差天共地,但賓仔朝導演路進發‧卻又殺出一條血路,例如他自導自演的《Argo救參任務》(Argo)贏得奧斯卡最佳影片,也足見其才華。但本人看過他三齣導演作:《Argo救參任務》,《狂盜之城》(The Town)以及現在的《Air》,發現他確是說故事高手,不過角色偏血動機清晰但性格公式或模糊,就如《Air》的麥迪文就是敢於冒險,大肚腩阿叔的造型也夠搶鏡,也看得出他用心演出,奈何角色性格、背景無甚交代,觀眾對人物也缺乏代入感。不過MJ媽維奧拉戴維斯則勝在內心戲出色,每一場像是欣賞對方誠意,又還是在盤算甚麼,每每都帶來懸念,怪不得MJ本尊得知開拍此片,也指定由她飾演其母。或許在創作和製作上的限制,賓仔難以面面俱圓,日後若在導技上取得平衡,奧斯卡最佳導演一獎終會成為其囊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