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陪伴著幾代香港人的成長,許多人心底內都有著一個漫畫夢。Facebook專頁「化外」的90後主理人Edgar是其中之一,讀紡織系的他一向熱愛漫畫,而近幾年他有感一個社會普遍現象,就是香港人都不太了解本地歷史,令他有深刻的反思。於是他毅然決定以漫畫的形式,對普及香港歷史出一分力,將港督與一堆動漫人物crossover。
文:Layne
圖:Facebook專頁「化外」提供
自學畫漫畫 吸Like勁過專業畫家
「我本身是讀紡織的。」90後年輕人Edgar,本來只是一位普通的文員,從沒有接觸過任何有關插畫的工作。「讀紡織,對我的畫功沒有任何幫助。」Edgar笑言道,本來小編以為紡織系理應有關設計畫圖,Edgar的畫功或者是來自學科的培養。「我畫畫完全是靠自學,沒有什麼有系統的學習。」但在小編眼中,他的畫功實在不似是業餘水準,在陰影、線條上的處理都頗為成熟。
Edgar在Facebook專頁「化外」上的畫作,亦備受網民的認可,專頁營運未夠一年,其筆下的「簡潔易明嘅港督介紹」系列有近3,000 like,分享次數超過2,000,比起不少專業畫家的曝光率高出許多。
其實研究香港史,都是 Edgar 近年才出現的嗜好。產生興趣最主要是因為見到現今的社會狀況,令他反思到自己對本地歷史了解的不足,決心從不同的途徑去吸收有關香港的知識。
「我參考的歷史資料,九成以上都是來自坊間的香港史專書,然後再利用網上資源,例如當年的報紙,或者其他網絡前人的研究修訂與比對。」
開設專頁「化外」 用漫畫推廣香港歷史
Edgar自從開始研究香港史,便不斷思考如何能夠將這些本來就屬於香港人的故事推廣開來。因此他決定開Facebook專頁「化外」,發佈以香港史為題的漫畫作品。
「用化外這個名稱,是因為從大中華的歷史觀去看,香港長久被視作為一個民智未開的南蠻之地。但在香港的立場上,根本沒有必要依附這套史觀來書寫自己的歷史。」Edgar認為在香港經歷英國殖民之後,居住在香港的人民比起所謂「中國」或者漢人的生活習慣,文化及思維上明顯更偏向歐洲。所以「化外」這名稱表面上指的是沒有開化、沒有經華夏政權教化的地方,實際上是一種對香港地位自信的反諷。
「化外既有作為港人面向中原帝國的自嘲意味,但更多是強調香港的獨有地位。」
「其實一開始想以漫畫故事來講述香港歷史,但是效果並不好。」Edgar曾經嘗試以短篇漫畫來敍述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在香港發生的「毒麵包案」,但效果未如理想,這類故事post的like數全都未能過百,有的更只有寥寥十幾like,未得到認同對他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所以最終決定轉型。
港督Crossover 日本動漫人物
及後Edgar開始將著名日本漫畫人物與香港的港督外貌形象、事跡結合,crossover成為一個個特點鮮明、極富趣味的角色。所挑選的動漫人物類型廣泛,無論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寵物小精靈》、《足球小將》,又或者是週刊少年Jump的大熱新作《鬼滅之刃》、《我的英雄學院》 ,甚至連吉卜力工作室的《風起了》,都能夠成為他筆下的二次創作。
Edgar 心中最渴望的表達方式,是仿效台灣導演魏德聖用電影《賽德克‧巴萊》 去推廣台灣本土歷史 ,甚至利用主題樂園來包裝。但由於資源問題,加上個人能力限制,目前會保持以漫畫形式繼續為本土歷史出一分力。
在 Edgar畫筆下,港督文咸與《海賊王》中的主角路飛結合,配以對白「我要成為填海王」,實在是叫人忍俊不禁。他筆下的每位漫畫港督被賦予了嶄新、鮮明的形象,同時也帶出了其重要事跡,透過這種生動易明的方式,望令網民對歷史產生更大興趣。
Edgar表示在未來仍然會繼續堅持「簡潔易明嘅港督介紹」的創作,並以同人形式推出實體作品如貼紙,另外亦會嘗試以自己原創的香港歷史人物形象,繼續敍述香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