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農夫,對生於香港的城市人來說太過遙遠,連想像似乎也有困難。一個系統工程師卻在快將30歲時下定決心離開舒適圈,趁年輕無負擔專心向著農業的夢想進發,更決定將祖屋改建成菇場,開始了一人的種菇之旅,建立香港絕無僅有的本地產菇菌品牌「香城遺菇」,以城市中常見的廢物—咖啡渣,種出永續農業的藍圖。
文、圖:雨兒
踏實的追夢者 靠知識實踐價值
讀過「香城遺菇」創辦人Russell的故事,會想像這個放棄穩定職業、敢於追夢的人是個奮不顧身的浪漫主義者,訪問過後才發現他是個極為務實的人,有這樣的決定並非貿然的情緒驅使,相反是心思熟慮,清楚知道自己的夢想與能力,一步步堅毅實行的理性踏實人。
「我一直對農業很有興趣,大學畢業後邊做程式設計的工作,工餘時間去上一些園藝課程,周末有時來祖屋種菜種花,作為生活的調劑。到差不多30歲開始思考以後的人生,因為很幸運有這樣的一個地方,何不用來一試將興趣轉做職業,實踐自己相信的價值?」屯門的祖屋確是Russell的最強後盾,至少不用擔心租金,他才能一往無前全身投入。
辭職後他往台灣在幾間不同的農場打工換宿,了解不同的農場營運,但當時仍未決定種甚麼,回港後更有感香港的農場比較像服務性行業,以娛樂或教育大眾為主,與他心中踏實地實行可持續性及環保種植有段距離。於是他選擇到英國修讀相關碩士課程,希望學習足夠的知識來開創前路,其間偶然接觸到當地的城市農場以咖啡渣種菇,他想到在香港也許可行,於是開始做實驗、參觀各式菇場,做足功課,最終選擇種菇也是因為比較易種、土地需求不大、可以運用城市廢物這些實際考量。
菇男一人之境 咖啡渣孕育美味蠔菇
2017年他從英國回港後一邊進行種菇實驗,一邊將祖屋慢慢改造,直至2018年年低,「香城遺菇」才開始真正投入穩定的生產。種菇的第一步是找來有機廢物作養成環境,將廢物化成養分植料,環保又省錢,對Russell來說最理想不過。「最初我自己向咖啡店收咖啡渣做實驗,到真正投入生產時就不是能靠一己之力能收集回來的量,還好找到本地環保團體綠行俠免費供應咖啡渣,現時平均每星期的用量達200公斤。將咖啡渣、木屑與石炭混合,再不時翻動讓其通風與空氣接觸,進行約兩到七天的發酵升溫,達到殺菌效果。」
然後就可以入袋製作菇包,此程序最近才以機器取代人手以減輕工作量。再將菇包放入蒸氣機高溫殺菌後就可放入菌種,然後等一至一個半月讓菌絲在菇包內成長,就可以搬到面積約200呎、可以放三千個菇包的出菇室等待收成。「一般每三至五日可出一次菇,每個菇包可以出三至六次。冬天的話平均每日可以收成十公斤左右,夏天則只有平均三至五公斤,雖然它們比較喜歡低溫,但我不會長期開冷氣,不想犧牲環保的初衷來提升產量。」
菇菌種類繁多,各有最佳生長環境,這裡種的三種均是蠔菇(或稱平菇):厚身juicy的牡丹菇、滑身爽口的鳳尾菇及擁有獨特香氣的榆黃菇。它們對營養需求不算高,咖啡渣提供的養分及蛋白質足以讓它們好好成長成菇味香濃的好食材,最靚的收成會作為鮮菇在合作商店、菜統處本地魚菜直送APP、每周定期的訂購交收等出售,其餘的製成風乾菇及菇粉,方便在更多渠道可以買到。
半農半X 撐起本地永續農業
在香港如此市儈的城市做全職農夫,面對的不單是高昂的租金,還有社會的眼光與家人的期待,以及極之炎熱又漫長的夏天,這些Russell都有心理準備,也慶幸得到家人的支持。問到他會否因為收成不佳,或是實驗失敗而沮喪,他只有淡淡然說:「都預咗,做農夫就是要睇天做人,實驗就是為了找更好的方法,失敗與困難都是必經的過程。」
心理質素很強,遇到問題總能像個理科人解題般一步步想方法,卻也有無奈之時:「如果要說讓我沮喪的事,可能是越來越多願意支持本地農業的人相繼離開香港這一點吧。這裡出品的菇當然不及市面上常見的便宜,買得到的渠道也不夠多,所以很依靠有共同理念的人,來支持本地永續農業,但我感到關心這件事的人慢慢變少了。」
四年來一個人默默努力,Russell說因為成本不高,不用太長時間已達收支平衡,但每個月的收入不能跟有正職時相比。「其實現在正考慮要不要以兼職的身份重操故業,一方面可以補貼收入,另一方面種菇的流程已經成熟,可以放心請兼職員工幫忙。」他提到一位日本作家提出的「半農半X」理念,X可以是任何能發揮天賦特長、換取固定收入的工作,在順從自然、種植讓人安心的食物之餘,其實不一定要歸園田居,這也許正是城市農夫最可行的生存新形態。
【香城遺菇】
Facebook:香城遺菇
Instagram:@urbanmushroomhk
網站:bit.ly/3sjqSxL
「香城遺菇」售賣點
乾貨門市:屯門一耕、荃灣田嘢、上水旭輝行、香港土作坊等
網店:好生活、細味公平、綠行俠等
或可於Facebook直接聯繫香城遺菇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