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香港崩壞得如此厲害,但至少我們在『這裡』仍會互相勉勵,有個同溫層存在,讓大家能夠繼續互相支持。」前元朗區議員林進口中所指的「這裡」,是他在七月辭去職務後開設的良心搬屋公司——「同行搬屋」,主力提供搬運、清拆服務。一間只開業一個多月的公司,卻「養住」接近十多位因涉社運而等待判刑或身負案底的年輕人,林進切切實實地以行動表現著,「齊上齊落」並非一句口號。
文、圖:Layne
搬運人情味的公司
林進,前元朗區議員,在七月政府「放風」將褫奪逾200位區議員資格及追討其薪津後,毅然選擇辭去職務,嘗試用其他角色延續社區工作與支援年輕人。苦苦思索兩個月後,他在社交媒體宣佈成立「同行搬屋」,明言要支援仍在堅持的香港人,尤其是有官司在身的年輕人,而所有想法都源自某次「一日搬運工」經歷。
「其實那次在另一良心搬屋公司工作的經歷給了我很大啟發,過去幫有案在身的年輕人求職時,選擇往往侷限於餐廳食肆,一來工時不夠彈性,難以遷就他們的上庭時間;二來飲食業薪水有限,難以應付他們的日常開支。」林進體驗過「一日搬運工」後儼如醍醐灌頂,突然發現原來這種彈性高、薪水不俗的工作才是最能幫助年輕人的出路,於是他與有心人合作成立了「同行搬屋」,提供搬屋、清拆、移民入倉等服務。
面對許多香港人移民,有否百感交集?「在社運以前對移民一事頗為反感,會認為『香港養到你咁大,你攞咗香港咁多嘢,點解會拍拍蘿柚就走咗去』。經歷2019年之後,心態上轉變了很多,會變得更理解、尊重他們的決定。」林進坦言因為眼見許多人移民並非為了享樂、貪圖外國優越,而是為了家人、小朋友,甚至自身安全,才不情願地選擇離開。「所以有時幫他們搬屋的時候,確實是百般滋味在心頭,不需要過多的話語,僅僅一個眼神便可以理解大家的想法,原來大家的關係、精神仍然緊密。」
「我從政之前曾於銀行任職,見證了冷冰冰的商業世界,但原來幫香港人搬屋時,可以處處都充斥著人情味。」客人的關懷有著各種形式:請食西瓜、派利是給有案在身的年輕人,就連採訪當日(19/10)有高官失足受傷,有心人都藉機邀約在場工作的十一位年輕人共飲美酒,一掃內心的冤屈氣。「你會見到與其他商業模式不同,大家會守望相助、同喜同悲。在這樣的氛圍下工作,年輕人開心,客人亦舒暢。」
辛苦過後要「搵到食」
工作氛圍固然重要,但對有需要的年輕人而言,辛勞過後「搵唔搵到食」,更為逼切。以採訪當日為例:單單一個朝早,一行十一位年輕人需要搬運廿多箱雜物、近三十張櫈、多個儲物櫃等⋯⋯林林總總的雜物,要拆、要搬、要裝,期間甚至需要手捧重物走上唐五樓單位、攀了近百級樓梯,記者手持相機走上走落都幾乎行到腳軟,這些年輕人又是憑著堅持下來?
今年23歲、曾就讀於設計學系,後因社運入獄的仔仔(化名)談笑間坦言道:「人工高,福利好!同事之間好似朋友一樣,有講有笑,所以我才堅持在這裡工作。以前在其他行業工作時,老闆會經常催促你手腳快啲,人工待遇又冇咁好。」
為什麼急於賺錢?「香港越來越多不公義的事發生,許多齷齪不堪的事變得浮於表面,香港已經變晒。自己有些事又可能會被人秋後算帳,倒不如儲錢移民,在外國重新開始。」仔仔義憤填膺地說著,「如果我儲到足夠錢移民外國,能夠搞到少少生意的話,萬一有其他人需要移民,我都可以伸出援手,接得幾多就幾多。不過就要睇公司多唔多單啦,多單都應該冇問題嘅。」仔仔以嬉笑作結。
在旁的林進接過話頭說道:「其實我十分感恩,可能在前區議員身份的幫助下,公司開設了只有約一個月時間已經有很多有心人支持。不過同時有件事令我十分心酸,曾有年輕人特意在Facebook私訊我,表示希望尋求工作機會,但礙於『同行』仍處於起步階段,資源始終有限,難以接收每一位有需要的年輕人,只能幫忙轉介他到其他良心小店。」林進表示只希望未來能夠接到更多訂單,繼續擴大公司規模,這樣才能幫到更多年輕人,甚至重新將影響力帶到社區。
林進坦言每次接到年輕人的求助「個心都會實一實」,就算自己幫不上忙,亦會轉介予其他良心小店,幫到就幫。
做唔掂咪拍住上
「當我變左唯利是圖嘅XX,麻煩,大大力X死我!」
這是林進在Facebook專頁宣佈成立同行搬屋時所說的一番說話,字字擲地有聲。「其實我想說的是,我並不希望利用我的名聲去賺錢,我們強調的仍然是『取之社會,用之社會』,時刻緊記自己的初衷。雖然這一刻我們未必可以暢所欲言,但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努力的目標,只有每個人都做好自己的本份,才能夠守住香港。」
身兼「搬屋師」與隨傳隨到的「義務區議員」,身子吃得消嗎?林進笑言:「可能我本來就是勞碌命,以前做區的時候已經習慣了這種毫無保留的工作模式,總之做到的事就盡力做。比如搬屋時,我體力比較差就主力搬較輕的箱頭,有些力有不逮的工作,便靠健碩年輕人幫忙。」林進自嘲自己是位文弱書生,幫客人搬屋時「操梯」(搬重物上樓梯)實在有難度,每當有類似情況他身邊的年輕人便會以嬉笑語氣講句「唔好阻住我做嘢啦,畀我搞啦」,隨即自動請纓上前協助,取過重物便向樓梯走去。
與年輕人同行的「自由人」
「坦白講,我仍然好想返返去社區,其實公司的每位年輕人都知道,成立這間公司並不是為了『安置林進』,而是希望有個地方能夠繼續聯繫社區。」林進自言在成立公司之初已與一眾年輕人商量好,自己需要保持「自由身」,不能以Full-time同事身份與大家並肩作戰,「直至今時今日仍然有街坊打電話給我,希望我協助他填寫生活津貼、強積金戶口表格,這時我便需要盡快幫他處理,如果我全職工作的話,意味著我不能隨時抽身完成各種社區工作。」
林進認為雖然這刻他與街坊的距離看似變得遙遠,但卻不代表他放棄了社區工作,在街坊有需要的時候,他依然會挺身而出、隨傳隨到。他接而分享了公司最近接到的一張特別訂單:「有位街坊家中雜物繁多,但他又有病在身,我們就安排了時間為這位街坊免費執屋。當時與年輕人提起,大家都十分踴躍、紛紛表示一定要預埋佢哋。」
就算早前八號颱風來襲,同行搬屋為了讓有需要的老人家有床可瞓,亦堅持搬屋工作。
「他們的反應不禁讓人會心微笑,這就是香港人一直嚮往的人情味,即使來到這刻形式有所改變,依然能夠感受香港人之間的手足之情。」互勵互勉、齊上齊落的精神未必要到良心小店存亡之際才能得以體現,即使是小至一張單、一次與客人的傾談,甚至在年輕人的談笑、耍鬧之間,仍有這種讓人沁人心田的暖流默默流淌。
「重點是大家有幾多力就出幾多力,大家崗位不同,就分別做著不同的事,這亦是我堅持營運『同行』的信念。大家在這公司工作,就像時刻都在互相勉勵、支持,這種感覺能夠支撐我們每一個人繼續走下去,無論是客人或者年輕人,大家都能夠在『同行』日常的工作中找到重新振作的力量。」
或許林進希望帶予香港人的信息,早就潛藏在搬屋公司的名字之中——除了是與受難的年輕人同行,也是與每一位香港人同行,與每一位未放棄的香港人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