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樹木像社區的隱形份子,平日你未必會想起它們,在走路時卻默默為你遮風擋雨;每當打風塌樹、發展社區要斬老樹時,或有不少人覺得婉惜,不過大家未必知道,香港每日平均有170噸樹木因不同原因塌下或斬下,下場往往是當垃圾直送堆填區。「我見到冧樹會好傷心,有時會有送殯一樣的心情。」兩年多前創辦香港木庫的黃卓健(Ricci)不諱言,到堆填區執樹的場情景就像個樹墳場。至少,Ricci成立了香港木庫之後,塌樹也有機會重生。
文、攝:田氏(部份相片由香港木庫提供)
山竹颱風三萬噸榻樹 成功靠執樹幹
「這是粉嶺的非洲桃花心,那是大圍的鳳凰木、屯門的龍眼樹和從山頂回收的浙江潤楠⋯⋯」身處元朗香港木庫的工場,Ricci像點出老朋友名字般逐一道來。由室外空地堆積如山的樹幹,到工場內堆疊的木材,都是他和義工們自香港各處逐一收集回來願意處理的有用素材。
「每次打風,我都好緊張,怕不懂如何安排人手和運輸,把塌木回收。」 他拿著在手上以小樹幹切割成杯墊的木塊,上面刻著「山竹.相思.大埔」,香港木庫就是由人人都記得的颱風山竹開始。
還記得2018年颱風山竹來襲後,全港打工仔不惜攀過叢林趕返工的那天?那情景只是冰山一角,當天全港有超過六萬宗塌樹報告,塌樹重量統計達三萬噸。Ricci本身是藝術家和建築師,平日接觸的都是已處理好的木板、夾板。山竹帶來的破壞,他不忍榻樹因政府沒有特設部門處理最終被送往堆填,開始在Facebook成立樹木回絲群,他說得當他把一棵倒塌了的枇杷樹回火炭工房,一切開,盡是晶瑩的黃橙色木紋,「原來香港很多樹都好美!」從此Ricci一發不可收拾,開始專門回收大眾眼中的原樹廢木。
回收成本高 望製作本地樹木目錄
回收塌樹,理念好,但困難多:首先要與時間競賽。香港按樹木位置,由相應的政府部門處理塌樹,部門共九個之多,都以恢復交通為大前提,盡快清理並送走堆填;Ricci每次收到塌樹消息,就要鬥快在樹木被切割成小塊方便移走之前趕到,商討盡量回收原樹。
一棵樹的重量動輒以噸計算,找拖車需要時間和金錢,加上搬運人工的費用,接收塌樹每次閒閒哋逾萬元。找地方存放,工廈貨𨋢容不下幾十米高的樹幹,Ricci於是把收集場搬到偏遠的元朗貨櫃場。收集回來的樹木亦不可隨便如垃圾堆疊,要用吊車砌積木般層層疊好。一不小心移動,圓滾滾的樹幹像玩Jenga倒塌就很危險。以上統統,令香港木庫的營運成本不便宜,絕非回收免費冧樹咁簡單。
香港木庫兩年多以來,已回收了約300噸樹,距離每日送往堆填區的170噸仍很遙遠。Ricci指香港有大約300個樹木品種,木庫收集了約80種。「我想建立一個香港樹木目錄,按樹質、紋路等分類。」他指著工場中一塊四個人才足以環抱的細葉榕樹幹,細葉榕屬軟木類,一般倒塌後只能直接掉棄,但他把樹幹切開,入面的紋路像杯Latte art般,充滿有機的美感;他表示香港的樹,開板後(即橫切面切開)的色澤及紋樣,連樹藝師也未必知,建立了目錄,就能針對特性運用在設計上,使樹質鬆軟、樹頭樹尾被蟲蛀過或者甚至爆開過的,都可靠設計來彌補修飾,變成家中一件獨特的家具,給樹木第二生命。
入行機會少 創立本土林木工業
Ricci設立木庫後,由從前安坐冷氣房做建築設計,變成於木屑飛揚又曬又熱的工場「鬥木」,自言是由零開始學起,靠看YouTube參考外國的木工匠逐樣學。他學用鏟車、掘泥車怪手,引入巨型木鋸、乾燥窯,為的是設立香港全本土的木工場。工場現在聘請了十多位員工,多是年青人,由義工轉職為學徒,學習製造傢俬,最近他們正專心地打磨一張Ricci設計的木椅,本來將送到米蘭參加家具展,但展覽因疫情延後,現在仍有時間繼續打磨。
「外國有很多年青人投身木匠行業,香港擁有木資源,卻苦無空間和機會。」
香港一直因為土地問題,市面上木傢俬多在深圳河以北製造,木材多由馬來西亞、加拿大等進口。來到香港木庫工場中的家具陳列室,全是本地木材製成的椅子、桌子、木盤及掛鐘等,是用慣夾板家具的人少見的原汁木紋,設計亦保留了木材本身的形狀和特色,木材沒經甲醛處理,不是方方正正的切割,有樹眼、樹洞或丫叉位,很富原始感。「愈奇形怪狀的板頭板尾,愈受客人歡迎,他們選購的是,屬於香港樹木的故事和歷史。」
這裡每件家具由回收到成品,工序多,時間長,大約需三至四個月,一日未賣都未賺錢,這樣的投資值得嗎?「我想是不能回本了。」Ricci笑說。「當我們製作一件木家具,世界上不是少了一棵樹,而是成功建造和回收了一棵樹,是我們回饋自然的禮物。」長遠來說,除了家具,Ricci更希望可以用香港樹木量產成木地板,培訓本地木匠人材,同時建立屬於香港的林木工業,很值得支持。
【香港木庫】
地址: 元朗朗屏福喜街55號(福喜貨櫃場)
電話: 3597 8245
陳列室開放時間:星期六9am-5pm,星期日2pm-7pm(需預約)
FB:香港木庫
IG:@hktimberb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