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_post_2024伊藤美誠

【江戶散策士】乒乓大魔王伊藤美誠被「打倒中國」反噬|日式熱血救不了卓球天才

日本天才女乒乓球手伊藤美誠曾預言:未來將不斷遇上對手孫穎莎,孫將是她一輩子的勁敵。2024年法國奧運,曾勇奪乒乓混雙金牌的伊藤美誠在今屆奧運竟缺席國家隊,無緣與孫穎莎同卓較勁,伊藤的預言沒有說中,也令球迷大跌眼鏡。

伊藤美誠於2020年東京奧運前,世界排名曾一度攀升至第2位,目前她已跌出十大;日本乒乓聯賽揭幕戰的海報,亦找不到她的蹤跡。曾經是日本國民「打倒中國」的希望,頃刻消失在國民的視野,這位天才球員在東京奧運之後遇到甚麼苦難?

23歲球手寧當「推浪者」

我們回帶到今年2月5日,日本乒乓協會公布法國奧運代表隊名單,早田希娜、平野美宇雙雙入選奧運隊。奧運補選賽中,伊藤美誠在第6戰慘遭「滑鐵爐」敗陣。國家隊名單中沒有伊藤美誠的名字,「球壇Ace」落選的消息震驚球壇。

奧運缺了伊藤美誠,日本隊依然信心滿滿,女單的希望落在「重炮手」早田希娜身上,可惜早田在準決賽對戰「一姐」孫穎莎前夕,左臂受傷慘負0:3,只能飲恨奪銅牌,與伊藤美誠上屆奧運同成績。

在千禧年出生、國內被喻為「黃金時代」乒乓女將早田希娜與平野美宇在今次奧運未能實現「打倒中國」的夢想,球迷除了關心日本隊,亦心繫一位不在球場的運動員:伊藤美誠還好嗎?

落選後,她在記招的豪言壯語,並沒有忘記當初打乒乓球的「唯一對手」:「未來我希望世界排名高一點,想增加參加與中國選手對賽的機會。」而有關她退出球壇的謠言亦不攻自破。

伊藤美誠本身與16歲的張本美和並列國家隊第三選擇,國家隊教練二選一的情況下選了張本美和。當伊藤美誠得悉是由張本美和上陣,含淚說:「如果是張本美和,我會接受。」23歲的伊藤美誠寧願當日本隊的「推浪者」,也不想坐冷板櫈當後備,甚有大將風範。

本周六(24/8)開幕日本乒乓球聯賽(T-League)找不到伊藤美誠的身影。

東京奧運後消失人前

日本乒乓球聯賽(T-League)8月底開賽,球星如雲的T-League海報中獨欠伊藤美誠,她好像在球壇消失了似的。分析伊藤美誠走下坡的原因之前,我們先了解日本乒乓球壇一貫以來的「造神」之路。

多年來雜誌、電視台每逢中日乒乓球賽對壘,均以日語「打倒中國」為大標題,製造假想敵。中國是每一個日本乒乓球手的潛在對手,他們朝思夢想也是鑽研如何打倒中國球手。日本運動員的熱血情節就好似武俠小說,學功夫的捷徑就是上少林寺學藝。因此由千禧年代日本愛將福原愛開始,日政府也會派精英少將赴中國集訓,此亦為中日外交的橋樑,當年國家主席胡錦濤也曾跟福原愛打乒乓球。

日本與中國舉國體制不同,培訓乒乓球人才是靠地方球會支撐。伊藤美誠、平野美宇同樣由地方乒乓球會(或稱俱樂部)支撐,她們三四歲便開始接受訓練,在地方錦標賽二人均以小學生身分打贏中學生,自此天才之名不脛而走,伊藤美誠率先跑出,2016年以15歲之齡參加奧運。自中國於2017年禁止日本球手加盟乒超聯,伊藤美誠就成為最後一批到中國短暫學習的女球手,她失去了到「少林寺」學藝的機會,集中在日職聯的賽事。



成也「打倒中國」敗也「打倒中國」

天才球員不負所望,2021年東京奧運,伊藤美誠與男乒乓球手水谷隼聯手上演一場「逆轉勝」,歷史性奪得男女混雙金牌,實踐「打倒中國」的第一擊。

東京奧運之前,伊藤美誠身上結合日本運動漫畫的元素 —— 青春、熱血、拼勁與希望,她自創必殺技「旋轉發球」,殺過不少中國球手措手不及。鋒芒畢露的伊藤美誠很快遇到挫折,東京奧運之後中國球手針對她的強項練習,而她的同齡選手平野美宇也開始針對伊藤的打法,破「旋轉球」的絕殺,平野同時練習靈活多變的扣殺,現今已脫變成可與中國選手匹敵的猛將。

「重炮手」早田希娜則利用的她的身高優勢,東京奧運後重點鍛練力量,一改過去跟中國選手短打的策略,乾脆與中國球手打長打、追求力度與爆炸力。早田希娜於今年世界乒乓錦標賽歷史性為日本奪得女單銅牌,大放異采,可見這位後起之秀所下的苦功,漸漸收成正果。

東京奧運伊藤與大哥哥水谷隼歷史性奪男女混金,相擁一幕令人難忘。(NHK截圖)
3年前伊藤美誠登上《卓球王國》封面,時光飛逝,目前她已漸漸走出國民的視野。

同齡球手在世界舞台漸漸冒起,被趕上的「前浪」伊藤美誠坦言,東京奧運之後被壓力包圍着:「別人經常對我說『巴黎奧運加油!』,我也未說出這是我的目標,為何總是理所當然的說出我的目標……」伊藤迷失,帶着空空的軀殼練習,漸失去打球的樂趣。她漸漸發現,最大的敵人不是中國隊,是自己。

今年奧運,缺了伊藤美誠這個「女魔王」,就像一本缺頁的日本乒乓漫畫,開了一個熱血沸騰的開頭,就是缺了結局。我相信,連續兩屆女單決賽輸給師姐陳夢的孫穎莎,必定想碰碰昔日的死對頭伊藤美誠,她與球迷正期待伊藤在這本漫畫來個反高潮的結局。

伊藤美誠性格直率,訪問坦言東京奧運後之後沒有想太多巴黎奧運,漸失方向。(體育雜誌《Number》YouTube頻道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