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t chan陶碟feature

一葉香港

那是近來見過最具詩意的陶碟:一片葉,靜靜躺著,泥土的色調,乾涸,沒有生命,卻出奇地顯得溫柔,所有脈絡都那麼細緻,栩栩如生的程度,接近將葉子完整倒模複製,絲毫不差。

而真相更叫人吃驚——這並非倒模,亦不屬手捏模仿的作品;眼前的葉子,是如假包換的一片真葉,經陶泥轉化成碟,弧度是真的,葉脈也沒假,生前的模樣,完完全全給保留下來。

這是本地陶瓷藝術家Eugenia的作品,做法聽來簡單,可也想像得到那工夫:先把公園地上的落葉收集,挑選形態合用的,然後小心翼翼在葉面鋪上濕潤的陶泥,還得非常纖薄,因為這樣才能把葉的紋理透現於泥上,不至遭淹沒。

待一層泥乾了,還得再鋪另一層,反反覆覆,最後到了一定厚度,便可放入烤窯,以過千度高溫燒成陶碟。

入窯一刻,葉片無可避免地化為灰燼,然而生前種種姿態,換個物料與方式,再現人間,生命得以凝結。

如此好看的一塊樹葉,同時跟香港有莫大關係:常見的大花紫薇(又名洋紫薇),落葉喬木,盛產於印度,頗能適應高溫濕潤氣候,粗生而易於打理,近年成為康文署重點種植的樹種,經常散落路邊及社區公園,比如九龍公園、沙田中央公園、大埔海濱公園、櫻桃街公園等,都有大量栽種。

大花紫薇樹高可達二十米,花兒聚生樹冠,花瓣皺起來,一束束如像星星,紫中滲出粉紅,現在七月,正值花期,抬頭就可輕易看到。

利用樹葉做陶的Eugenia,當初正是看中它的方便。「我家樓下公園已有許多,一路上都是落葉。」

她愛看葉的形態,愛聽落葉捲起沙沙的聲音,由是抱住鬧玩的實驗心態,把葉片撿起,抹上陶泥,燒成碟。

選用的是紅陶土。「那比較接近天然泥土的質地,燒出來的葉也最像真。」

她喜歡植物,但對樹木一知半解,做陶意外地讓她認識常伴身邊的大花紫薇,開始有興趣研究香港樹木,哪些葉子看來怎樣,為甚麼會被政府廣泛栽種,諸如此類。

「一直希望陶製品除了實用,杯杯碟碟以外,能夠把我看到的世界呈現出來。」於是她把一棵香港花樹,濃縮為一片葉,一隻引人好奇的碟子。

已經枯萎的獲得轉化,由死亡到再生,由脆弱到堅硬,都在一念之間。

假如一粒沙可以看見世界,那麼乏力如一塊落葉,都有本領去照見香港——就看遇上的人有沒有打開眼睛,用心去觀察城市,所有生命的孕育與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