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人人都應該學卡夫卡,寫封信給爸爸|《給父親的一封信》

坦白說,有時筆者會慶幸父母早就離婚,自六個月大由祖父母、叔嬸、姑姊湊大。小時候,父親因為在澳門工作,每一兩個月才見一次。母親更疏遠,攞成人身份證前兩人見面的次數,一隻手的手指夠數。正所謂「家庭會傷人」,如果有個「健全」家庭,筆者會否最终跟卡夫卡命運相同,要寫一封三萬字的信控訴父母?

在《給父親的一封信》中,卡夫卡鉅細無遺地描述父親的教養如何形塑他種種負面的性格,爸爸的說話行徑如何干預他的人生,包括工作的選擇和婚姻安排都沒有自由。已經三十六歲的卡夫卡,仍然受到父親反對成婚,成為了寫下這封控訴書的觸發點。

寶瓶文化總編曾説,「母愛創傷」的書出版了不少,是時候來觸碰一下「父愛創傷」。於是想起卡夫卡。無論是文學界,或者精神分析學中,《給父親的一封信》都是一份獨一無二的文本,不少學術中人研究之餘,趁2024年卡夫卡逝世百週年,呼籲一下普通讀者也來開卷。

以下像藥房百子櫃一樣,一格一格列出卡夫卡的家庭病徵在書中的頁數,如果你也有共同病況,可以直接揭到相關頁數閱讀,讓大文豪卡夫卡,以精準的之文字,代替你把人生遭遇說個明白!(以下數字代表頁數,之後文字是家庭病況)

26 卡夫卡長期躲在房間、極少與父親交談
42 回家後熱情複述當日發生的重要事情,卻被父親漠視和忽略
46 父親講一套做一套
52 遠離父親才有勇氣說話
54 在家中,父親的髒話滿天飛
56 以諷刺說話教育子女
63 媽媽容忍爸爸的言行,成為助獵者
68 不准子女出去闖蕩
70 在父親店舖打工原本可以美好,卻得到惡夢收場
79 父親的專制,令卡夫卡對一切都沒有把握,所以成為了吝嗇的人
90 成長環境令自己對所有人不信任,對自己也不信任
100 不冷不熱的猶太教信仰,沒有什麼價值傳遞給子女
102 送自己寫的書給父親,但他將書放在一角,一頁也不讀
105 成為漠不關心的人為了抵抗恐懼和歉疚
108 成功卻沒有帶來成功感
112 結婚成為最有希望的救援
122 父親諷刺卡夫卡除了馬上結婚,就沒有別的可能性
124 兩次訂婚又兩次解除婚約
127 成為恐懼、懦弱、自卑的人
128 如果逃跑就無法改變,如果改變就無法逃跑
134 父母的婚姻令自己不敢對美滿婚姻抱有想像

打開以上百子櫃,你可以看到卡夫卡對自己的人生剖析得何等的廣闊和深入。一位孩子成長為大人的過程中,家庭能夠帶來的大部份傷痛和厄困彷彿都述說了一遍。你我總少不免經歷過父親帶給我們成長中的負面影響,人人有不同程度的Daddy Issues。卡夫卡的文字或許會比心理學書本寫得更透徹和到位,說不定對你人生的療癒會產生更佳效果。大家沒有想過文學會有這樣奇妙的用處吧!

文首提到,筆者有時慶幸自己年幼時父母已離婚,而且先後各自組織了新家庭。但缺席的父母也會帶給子女不少影響。雖然祖父母、叔叔嬸嬸和姑姊都非常疼錫我,但要活到卡夫卡寫信的年紀時我才突然發現,縱然我沒有經歷卡夫卡的痛苦,但這樣的成長背景中,原來某些部份的我從來未發展過,這些版塊的戰鬥值一直維持零分。如果我學卡夫卡,寫封信給爸媽,其中一段應該會是這樣:

「童年生活沒有你們,令我沒有機會學習關心和回應親密關係中對方的需要。同住親人都好愛錫我,但是我見不到他們需要我。我見到爺爺嫲嫲有叔叔嬸嬸照顧,叔叔入院嬸嬸天天探望,嬸嬸放工不用煮飯叔叔放工會做大廚。而年齡相差十年的堂弟有好多鄰居一齊玩,而聾人姑姊遇到良心車衣工場僱主,工作穩定,二人都沒有需要我的地方。全部屋企人對我都好好,我更得到旁人羡慕的自由,但我從不需要留意他們的需要。年月累積下,我以為別人有需求時,自有他人來滿足,我不用操心。成為了一個敏感度低又遲鈍的人,長大後辜負了不少熟人親人的期望。你們在我成長中長期失了踪,直接或間接(我也說不準)讓我在這基本能力上食蛋。我為此在人生中承擔好多內疚和自責,你們知道嗎?」

各位讀者請相信我,學卡夫卡寫封信給爸媽,寫完心裡感受真係變好了一點。

回到《給父親的一封信》這封寫給父親,長達三萬字的投訴信,有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尾,相信無論AI如何進步,都未必能夠寫出這樣的鋪排。書中最後一部份,卡夫卡運用人生過去三十多年的親身經歷,模擬父親收信後的反應和回覆。筆者認為這部分內容,把這封控訴書的感染力推上高峰,同時亦令到這封控訴書不再只是控訴書,而是推往更深層次的自白,跟讀者有更真切的連繫。如此精彩的部份,留待你親自享受。

高水平文學作品,同步發揮深度心理學效應,不可多得,請珍惜!

書名:《給父親的一封信》
作者:法蘭茲.卡夫卡
售價:$87(一拳書館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