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上環小黃屋|越南籍女店主製作地道街頭小食 每日做法包 + 南部魚湯麵線 + 黃油蝸牛

和很多國家的地方菜一樣,越南菜也有南北之分。普遍而言,北越保留傳統風味,較少用香料,味偏清淡,呈現食材原味;南越則受外來文化影響較深,食材調味也較豐富,味偏濃重。「我們的菜式沒有傾向南越或北越,兩者特色都可在餐單找得到。」上環孖沙街這間新開的黃色小店「An Choi」店主Kay說。

文、圖: CC

外表鮮黃色好搶眼,模仿越南街頭風格,在牆上也噴寫上越南文字句。
餐廳有兩層,地下一層的街景位放置了矮身的膠枱膠櫈,幾有街頭feel,不過坐得久或會有難以伸展之感。
左起)店主Lewis和Kay,Lewis擅長法國菜,已經是飲食集團行政總廚級,太太Kay來自越南胡志明市,有心把香港少見的南越至北越菜式呈現。

越籍女店主決心推廣越南街頭小食

Kay是越南人,來自胡志明市,居港數年,一直從事餐飲市場推廣。丈夫Lewis是港英混血兒,入廚十四年,已做到餐飲集團總廚級。作為越南人,Kay有感香港的越菜都已被深深本地化:「就說撈檬的麵條,在越南用的是另一種,口感應該更煙韌更有咬口。雖然我知要跟足越南做法頗有難度,但這激發我心想,自己是否做不到?」 近水樓台,她直接找開餐廳經驗豐富的老公幫手,合作做心目中的地道越菜。店名「An Choi」不是人名,是越南文「懂得食,懂得享受」之意。小店也佈置成越南街頭小食店風格,庶民家常摺枱,膠櫈,膠碗,膠筷子,牆上用噴字寫了越南文。「因為我覺得越南最好吃的,最精采的美食,都盡在街頭。」 Lewis笑言。

餐牌上不少菜式,敢言是全港絕無僅有,不少食材來貨都是直接向越南供應商取貨。
香草是調味重點,主要用越南來貨像叻沙葉有越南芫荽之稱),紫蘇葉等。
法包自家製,Kay向越南一位有四十年經驗的麵包師傅取經,每日做兩轉,大概七十多個,售完即止。

來自大叻市的烤米紙卷

首次來到,望望餐牌,一定會驚訝絕不是港人熟悉的越南牛肉河、春捲、雞翼或撈檬。反而你會找到黃油蝸牛、發酵魚湯麵線、烤米紙卷、大樹菠蘿法包、烤青檸葉雞糯米飯等,說得上是罕見的越菜。Kay拿了「烤米紙卷」解說:「這烤米紙卷來自越南大叻市,是個海拔高的高原地區。這種米紙不是我們吃米紙卷的,半透明那種,而是硬身的,結實像薄脆餅。做法是先把米紙放在平底爐上烤熟,再搽一層自製的肉肝醬,像班戟一樣加配料如蛋、軟芝士、蔥油、牛肉乾和蔥。」吃時像薄餅一樣剪成小片,伴酸甜羅望子汁吃。Kay補充說餐廳用的咖啡豆也是由大叻市入口,因為高原咖啡豆質素特別好,咖啡香醇。說地道,還有不少港人覺得獵奇的黃油鍋牛,Kay說越南人日常生活中吃蝸牛,就如港人吃魚蛋或雞翼一樣平常。這裏跟足她家鄉食法,先把蝸牛煮熟,再簡單以牛油,叻沙葉等炒香,上枱時配自製的軟法包,一咬滿口都是creamy甜牛油香。

平底鍋上的米紙來自越南大叻市Da Lat),烤脆後,搽上自製的肉肝醬、芝士、蛋、牛肉乾。
烤米紙卷 $70
烤好後就如脆片一樣,上面放滿配料。
附上羅望子醬,酸咪咪提味。

日限約八十個 自製越南法包

若論心機,不得不提這類的越南法包(Banh Mi),Kay特地向一位有四十年製包經驗的越南老師傅取經,現時每日出爐兩轉,日做不多於八十個法包。配料有札肉,煎魚餅,雞絲及大樹菠蘿四款,包內的肉肝醬,蛋黃醬都是自製,凍肉及札肉則是越南貨。「南越的代表菜式還有發酵魚湯麵,北越則有河內甜品黑糯米配乳酪。」由南吃到北,菜式平均價錢百元樓下,份量不多可以試多幾款,下次有多人飯局,又多個地方揀。

越南札肉,薄身鬆軟,法包內搽的肉肝醬及蛋黃醬,都是自製。
越式札肉法包 $80
內有肉肝醬、豬腩肉、奄列蛋、凍肉、蛋黃醬及肉鬆。蔬菜爽脆,醬料味道濃淡適中,包身軟熟好吃。
黃油甜蝸牛 $65
碗仔上枱好有街頭風味,蝸牛被黃油汁浸著,另附上同樣是自製的法包。
口感其實像螺仔,牛油汁滲入肉中,幾爽口。
蝸牛先煮熟,再以牛油,叻沙葉等炒香。
檸檬草菠蘿發酵魚湯 $100
湯汁清澈,帶頗濃的魚露香,配料有魷魚、魚肉、蝦、茄子、燒腩肉、香蔥,配羅望子汁。
Kay家鄉南越特產發酵魚湯,以魚露,香茅等香料加菠蘿熬十二小時成湯底,麵條也是用當地出品,非常煙韌有嚼口。
魚肉有點像港式煎釀三寶那種,魚香夠,不過就較為結實。
前)乳酪醬黑糯米 $60、(後)椰子咖啡 $45
前者是來自北越的甜品,黑糯米非常有咬口,吃到粒粒口感也清香,與香酸的乳酪醬,香甜荔枝肉幾夾。
餐廳二樓也是走街頭風,摺枱,膠櫈,周圍掛上越南報紙,家用水壺等。

【Ăn Chơi】

地址:上環孖沙街15-17號地舖
電話:52861517
營業時間:12nn – 3pm、6pm – 10pm(逢星期日休息)
IG:@anchoi.hk
FB:An Choi in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