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不會沒了期終於會等到夢寐」,有時候確實需要等待一下。中環兩位台灣媽媽經營的台菜店「吃什麼」,2024年6月結業,兩位媽媽各有打算踏上新方向,中環上班族及蒲精們胃腸頓失所依。峰迴路轉,9月尾,其中一位台灣媽媽Tracy夥拍新的股東,於原址捲土重來,開設新店「ART & TASTE」,保留廚房班底及之前Menu大部分菜式之餘,也增添了不少吸引的新菜式,並加入畫廊元素,掛上兩位知名畫家沈平老師及韋勁敏老師的畫,回應店名ART & TASTE。
文、圖:聽葡

提供早餐下午茶 必試虱目魚湯飯
台灣媽媽Tracy以多年經驗,跟新Partner 經營新店Art & Taste,負責的項目、規劃也比以前多,而新Partner亦是資深的飲食界人士。由於廚房團隊多是舊班底,包括:大廚Alex 仍然駐守,所以味道都沒有走樣,要求依舊嚴謹,粉絲們可以放心,Menu有以往固有的熱門菜式,也有令人雙眼發亮的新元素。而新店就以往新增了早餐、下午茶時段,簡直是中環打工仔福音!特別欣賞加有肉鬆,用料豐富到不行的三明治,人氣的牛肉麵又加了不辣的番茄湯底選擇,超級驚喜新Menu有香港少有的虱目魚湯飯,不用多造作,鮮美魚肉是最純粹的Comfort Food!除了傳統台灣美食,還加入榴蓮千層蛋糕、提拉米蘇蛋糕、紐約起司蛋糕蛋糕及即磨咖啡,不少在大館看完藝術展的朋友,也會來這邊吃個蛋糕,好好充電!

台灣便當風格的套餐,一樣有三個小菜佐餐,滷肉飯以肉絲製作,醬炒至膠質都被炒出來,充份滲入台灣古味,就連菜脯都是自己炒。飯粒沾上點晶瑩油份,香氣誘人。另一邊配上以特殊切法跟醃法製作,以保持雞胸肉滑。

虱目魚又稱牛奶魚,遮目魚湯是台灣日常美食,可惜香港台灣菜館都不多見,魚肉滑嫩清鮮,湯頭香濃,魚肉脂肪令泡飯湯頭有自然鮮甜,愛魚者必試!

牛肉麵向來都是吃什麼的人氣菜,但吃不到辣的人卻難以品嘗,同樣以2 個多小時以牛骨、牛筋、牛勒條以2 小時熬出濃鬱湯底,再以炒過的番茄、胡蘿蔔及洋蔥烹調,取當中的天然甜味,加上有嚼功的牛肉,一試著迷!

之前涼拌豬肝是偶爾供應的餐點,由於極受歡迎,就成為新店的常住菜式,手工切的豬肝,川燙2-3遍,火路及時間要拿捏得非常準確, 否則便得過熟,還要過冰塊,加上特調台味醬料,Yummy!
臭豆腐是新菜色,皮脆內軟,鬆脆外皮非常掛汁,加上酸甜台式泡菜夾着吃,簡單組合,卻可以火速清碟!

三明治用料超豐富,食材不止如其名,還加入番茄、生菜,以及坊間不多用的肉鬆,生熟蛋用心煮得剛熟而不會流出來,吃時更俐落。
永遠受歡迎的蛋餅,即叫即煎,起司跟肉鬆都用料十足,絕不吝嗇。

其中一位合夥人強烈推介的蛋糕系列,榴蓮千層蛋糕超出想像的香甜濃鬱,另外兩款同樣極具水準。

新店增添藝術畫 和你說香港故事
要是曾經有跟進「吃什麼」的故事,就知道其前身是「請坐」,「請坐」又經歷早餐外賣小舖時期及水街時期及英華台等年代,在英華台店時,已經有跟香港藝術家合作展出藝術作品,喜歡藝術作品的脈絡,廷續至今。而今次Tracy 跟畫家沈平及韋勁敏的緣份在中央圖書館開始,在那邊看過沈平老師的畫展,同時又知道韋勁敏老師有在開班授畫,但也就止於欣賞兩位畫家。不久之後,發現另一位朋友認識他倆,穿針引綫下,造就有美味台灣菜,也有掛滿兩位大師畫作,有如藝廊的ART & TASTE。畫作將定期更換,喜歡的更可以買作品回家,首階段兩位大師都選香港景物為主題的作品,特別是以中上環,ART & TASTE 週邊地區街頭風景為主。






【ART & TASTE】
地址:中環雲咸街77號地舖
營業時間:8:30am – 9:00pm
IG:art.n.ta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