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mbnail-1

沙頭角紅花嶺蓮麻坑大暴走|探最新郊野公園礦洞坑道

全港最新郊野公園 – 紅花嶺郊野公園,上年才成立,不少設施都是新簇簇,亦不斷加新賣點吸引遊客,因此就算現時公園只設兩條接住行的郊遊徑,一條路約5小時步程貫通東西,依然有不少遊人趁好天氣躍躍欲試!今次就由沙頭角出發,一路經紅花嶺郊遊徑,接連蓮麻坑郊遊徑落蓮麻坑村,沿途風景靚絕,全程不易走,有興趣想跳級者,可以考慮來挑戰!大家更可先在沙頭角大快朵頤,儲足能量再出發。

文、圖:Keith

【深探全港最新兩條郊遊徑】
路線:
沙頭角墟 / 担水坑村巴士站(15分鐘)> 山咀村紅花嶺郊遊徑入口(15分鐘)> 山咀村日軍碉堡(30分鐘)> 紅花嶺郊野公園入口(30分鐘)> 亞公角觀景台(25分鐘)> 三峒(15分鐘)> 二峒(20分鐘)> 紅花寨(15分鐘)> 蓮麻坑郊遊徑入口(15分鐘)> 紅花嶺山頂(40分鐘)> 蓮麻坑礦場(20分鐘)> 礦山麥景陶碉堡(20分鐘)> 蓮麻坑村
交通:
去程:港鐵上水站可乘九巴78K、78S或專線小巴55K(前兩者在港鐵粉嶺站亦設站),或觀塘、九龍灣乘九巴277A至担水坑村巴士站(如果順道玩沙頭角,申請禁區紙後可多搭一站至沙頭角總站)
回程:乘專線小巴59K至港鐵上水站
備註:
路途遙遠,新手及炎夏不宜,富行山經驗者亦需帶備足夠糧水及補給物資,以策安全。

從三峒俯瞰玻璃水沙頭角海的景色,旖旎動人。
二峒至紅花嶺的一段紅花嶺郊遊徑無遮無擋,風景雖絕,炎夏不宜。
最新鮮熱辣的蓮麻坑礦洞景點 – 礦洞坑道探索,比6號礦洞更遲重開,讓不少山友之前以為已封,不能重遊。
新中英街檢查站剛於上年12月落成,工程耗資5千萬港元,設計靈感來自舊九廣鐵路沙頭角支線的孔嶺站及其他火車站。

全港最新郊野公園 生態遺蹟保存良好

位於新界東北邊陲的紅花嶺郊野公園剛於年多前開幕,面積約530公畝,昔日是邊境禁區,因此不少自然生態都依然保存良好,山頭散佈著多種原生植物,包括香港大沙葉、吊鐘、野牡丹和大紅茶等。此外園內亦有不少軍事遺蹟,如公園沙頭角入口處的山咀一帶,就留有不少日軍防備盟軍及游擊隊反攻而修築的軍事設施。當然不可不提風頭躉 一 香港最大規模採礦系統之一的蓮麻坑礦場,以及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用作加強邊境防衛的麥景陶碉堡。

紅花寨頂鏡頭捕捉到一隻斐豹蛺蝶。
冬末春初之際,亞公角的山頭開遍吊鐘,3月尾4月初則可在紅花嶺看到「紅花」 – 映山紅(野生紅杜鵑)。
日軍在山咀村和亞公角均有設立軍事設施,圖中便是日軍在亞公角設立的瞭望台。
蓮麻坑礦洞2023年中封閉以進行活化,在主岩洞進行鞏固防護,並用岩釘和灌漿加固,亦在內外加裝絲網,趕及2024年年底重開。

沒有蓮麻坑禁區紙 也可乘專線小巴離開

由於位處邊境,交通不算方便,但亦陸續改善。原本往郊野公園一端 – 蓮麻坑村的一段蓮麻坑路是禁區,沒有禁區紙的遊客乘唯一抵達的公共交通工具 – 專線小巴59K時,必須在打鼓嶺12號警崗下車,然後行一段野徑避開禁區路段,才能抵達非禁區的蓮麻坑路,費時失事。剛巧2025年1月底開始放寬禁令,小巴乘客可豁免禁區紙來往蓮麻坑村,就算的士、私家車未能放寬也是好事一椿!今次行程,就由沙頭角出發,到終點蓮麻坑村,發現不用走這約700米路是那麼爽!

經政府當局放寬後,今年1月24日開始遊客直接在蓮麻坑上小巴,不用在「攀山涉谷」繞過禁區才上車了。
新中英街檢查站,部分外牆用上仿生鏽裝飾鋁板,用銅板製成當年的火車模樣。

沙頭角街市 $40品嘗地道三餸正飯

持預早三天申請的禁區紙,乘車到沙頭角墟,到平靚正的沙頭角街市熟食中心醫飽肚子,選了「強記」三餸飯,盛惠只40蚊已喜出望外,三個餸更滿載本地客家特色,牛腩和燜豬肉都入味,做到入口不膩,最特別是鹹菜雞,看鹹菜色水與坊間的有所不同,原來是老闆自家製作,入口不是死鹹,與嫰滑雞肉特別襯,還有其他餸款任君選擇。除了覓食外,大家亦可以順道遊逛沙頭角,如上年12月新設的新樓街時間走廊和中英街檢查站,都是打卡的最新熱點。

經沙頭角公路(石涌凹段)穿越禁區,開始登山旅途。
橫過沙頭角公路便進入山咀村路,附近亦有担水坑巴士站,沒申請沙頭角禁區紙可直接在此下車,開始征途。
《新樓街時間走廊》請來知名插畫家Stella So主理,將新樓街騎樓下的店子都畫在牆上。
沙頭角街市內的熟食中心,食品不僅夠平,更以最純粹的地道食材,確保高質素。
三餸飯($40)(強記飯店,如兩餸飯則$35)


紅花嶺郊遊徑由此路進,指示牌說往蓮麻坑3 3/4小時。
不久便見日軍大本營,可參觀其一些軍事工事。
日軍遺留用石頭砌成的蓄水池。
認著這根標高處,不遠便是紅花嶺郊野公園的交界。
進入郊野公園範圍。
登上亞公角時,可俯覽山下沙頭角及周遭景色。

紅花嶺郊遊徑初見 日軍戰壕機槍堡

依依不捨走出沙頭角檢查站,開啟紅花嶺打大佬之旅。首先橫過沙頭角公路(如沒取沙頭角禁區紙,可直接由在禁區邊的担水坑巴士站出發),經沙咀村直達往紅花嶺郊遊徑入口,首先會經過日軍的戰壕、武器坑、機槍堡和蓄水池等各種陣地工事,約於1940年代為抵抗盟軍反攻及游擊隊「東江縱隊」所建造的。接著不斷的斜路,終於有開揚景致,然後看到中途看見三角網測站便正式走進郊野公園及郊遊徑範圍,開始連綿不絕的樓梯直闖位處300多米高的亞公角。

登上舊亞公角瞭望所,輕鬆飽覽沙頭角海和附近的群山竣嶺。
瞭望所和營房間有石屎小徑接駁。
營房不能進內,但從窗戶向內張望,依然想像到當年營房的情景。
到達二峒,右邊有崎嶇山徑往港深邊境的大坪、新桂田一帶。
過了小山谷便到三峒,景致豁然開朗,沙頭角海對岸鹿頸一帶以至印洲塘都能依稀看到。
三峒前方的延綿山徑,便是我們續走的途程。
前走不久再回望418米高的三峒,山勢挺拔,像極馬鞍山昂平仰望的大金鐘。

亞公角瞭望台盡覽邊境 橫掃三峒二峒紅花寨

在這個可俯瞰整個沙頭角海的制高點,有座已荒廢的瞭望所,昔日用作監察邊境禁區,附近還有營房及典型多邊形的日軍機槍堡。繼續頂硬上山,不過梯級放緩,總算鬆了口氣登上400多米高的三峒和二峒,向著沙頭角海的景色更是世一,連鹽田港和大鵬灣也盡收眼簾。離開二峒後連樹也多少棵,幸好有清風送爽,沿山脊走踏著輕鬆的步履走到紅花寨旁,可以經短短的分岔路先登寨頂,除沙頭角外,更可遙望深圳水庫及布吉一帶。返回郊遊徑不久,便是紅花嶺觀景台,除了沙頭角海,天氣好的話還可遠眺粉嶺和上水。

路的右手邊,偶爾也會看到深圳最高943.7米的梧桐山。
途上也看到不少資料板,讓大家長知識。
登上紅花寨,不僅看到「老是常出現」的沙頭角海,還可回眸看見深圳水庫一帶景色。
紅花寨上,亦可看到郊遊徑「又越過高山又越過谷」的蜿蜒盛況。
紅花寨不遠處便是漁護署特設的紅花嶺觀景台,真是好好景!
官方觀景台最好之處,就是有地名對應前方美景。
紅花寨與紅花嶺之間的涼亭,也是剛剛落成。

紅花嶺kill標 直奔蓮麻坑礦場「大廳」

離開觀景台不久,便是兩條郊遊徑交接點,在旁更有山徑登上紅花嶺,跟標高柱打卡。接著就開始蓮麻坑郊遊徑的行程,經過紅花嶺旁便開始一路下山了,首先經過昔日用來監察邊境的探射燈,不遠就是蓮麻坑礦場入口,走約7至8分鐘便到達剛於上年12月底重開、俗稱「大廳」的6號礦洞。礦場起源最早可追溯至19世紀,主要出產方鉛礦、黃鐵礦、閃鋅礦和黃銅礦,二戰前全盛時期礦工多達2,000人,是香港最大規模的礦場。戰後因經歷鉛價下跌、天災和工潮,於1960年代停運,卻變成蝙蝠主要棲息地,1994年被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一條郊遊徑(紅花嶺)的終結,就是另一條郊遊徑(蓮麻坑)的開始。
郊遊徑交接位附近,有條接往舊軍路的山徑,因2023年9月的嚴重山泥傾瀉而封閉,預算今年6月完成修復,將來便可取此捷徑,往禾徑山離開。
紅花嶺上可遙望上水、粉嶺一帶景色。
紅花嶺高491米,是整座郊野公園的最高點。
還可近覽甚具規模的新界東北堆填區。
走過紅花嶺,開始下山之途。
看到當年反偷渡用的探射燈,不遠處便是蓮麻坑礦場入口。

最新登場「瓹山窿」 再遊二級歷史碉堡建築

這座開放式博物館不僅大廳重開,連大廳旁通往外面礦場斜坡的坑道也剛剛重開,可以讓遊客「瓹山窿」,亦在坑道的另一端設立觀景點,近望深圳梧桐山景色。然而其他大量坑道和豎井,都因安全理由封閉,大家參觀也要小心。離開礦場不遠便是礦山麥景陶碉堡,由於新中國成立後有大量難民湧至香港,時任警務處長麥景陶便在邊境山嶺興建7座設計相似的混凝土碉堡,1997年一併列入二級歷史建築,其中礦山和伯公坳兩座均在郊野公園內。打卡後便開展「落樓梯」模式,經917級樓梯重回「人間」蓮麻坑村,乘搭小巴到港鐵上水站。

直走續向蓮麻坑村邁仕,右轉約7、8 分鐘便抵達礦場「大廳」。
大廳不僅是全場最大礦洞,更是蝙蝠棲息地,唯為安全著想,大廳後的不少坑道已被封閉。
大廳旁有條約30米的礦洞隧道,以前要摸黑前行,重開後卻是燈火通明。
「瓹山窿」後便是觀景點,觀深圳車來車往的景。
返回蓮麻坑郊遊徑,不久便見麥景陶碉堡,由於仍然運作,只能外觀而不可內進。
在917級石屎樓梯間,左邊是港境的蓮麻坑村,與右方高樓大廈的深圳景色形成強烈對比。
最終抵達蓮麻坑村,有力氣還可參觀村內的葉定仕故居,了解這位蓮麻坑葉氏第八世祖,追隨國父孫中山的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