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

輕鬆短遊芙蓉山|參訪荃灣老圍發掘「廟」趣

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今次行山的路線既有山又有仙!芙蓉山只有314米高, 但既能遙望汀九橋,又可遠眺葵涌和華景山莊一帶,且能輕鬆抵達。「仙」者,就是行程會走進香港罕見的荃灣老圍寺廟群,其中一家更是享負盛名的圓玄學院,更有全港唯一在陸上的船廟「香海慈航」,形神俱似,想不到幾十年前都有如此精巧的工藝及別樹一幟的創造力,比起現在的建築設計千篇一律,那時候的百花齊放更令人著迷。不妨趁著天氣不算太熱的時間來個輕鬆遊,感悟創意靈氣。

文、圖:Keith

【兩小時摘芙蓉覽荃葵全景】
路線:川龍(10分鐘)> 橫龍村(5分鐘)> 漁農自然護理署獸醫化驗科川龍支援中心(20分鐘)> 龍門郊遊徑(20分鐘)> 芙蓉山(15分鐘)> 城門引水道(20分鐘)> 老圍 / 圓玄學院(5分鐘)> 香海慈航(15分鐘)> 東普陀 / 二陂圳路
交通:
去程 – 港鐵荃灣站乘九巴51或川龍街乘專線小巴80往川龍村
回程 – 二陂圳路巴士站乘九巴32、32H、32M、36、40P、43P、43X或936等離開

芙蓉山只有316米,但視野還算廣闊,荃灣至汀九一帶都可以拍下。
踏入芙蓉山往城門引水道的落梯路段,甫開始便見全葵涌的開揚景致。
從引水道俯瞰這座老圍寺廟群,格外觸目。
造型是一艘船的香海慈航寺廟,十分特別。

登山不用上斜 林蔭茂密初夏仍可行

明明是登山,為何全程差不多沒登山斜路?正因出發點比要登的芙蓉山更高!乘巴士或小巴到大帽山山腰的川龍,海拔已達300多米,可以向著彩龍茶樓的方向走,或者可先去茶樓來個一盅兩件才起步!橫過河溪後便是三生酒廠,續走康莊大道還見橫龍村和石廠,旁邊有山徑往響石墳場,續走則抵達漁農自然護理署獸醫化驗科川龍支援中心,正式走入大帽山郊野公園範圍的川龍林道。道路依然寬敞,兩邊林蔭茂盛,就算初夏走走亦不覺很熱。途中先經與響石墳場和妙高台的分岔路,再經龍門郊遊徑入口,如果前往城門水塘可以轉進此徑前往,不過想登芙蓉山的話,則繼續在大路上邁進。順帶一提,荃灣有專線小巴85前往芙蓉山,不過是去芙蓉山腳的芙蓉山新村,別妙想天開以為有小巴登頂。

由川龍村向彩龍茶樓方向出發。
有時間可以先歎一盅兩件再起行。
經過本地薑、營造各式補酒三生酒廠。
不少愛寵之人也會帶狗狗來川龍散步。
附近有安葬荃灣鄉事委員會屬村原居民的響石墳場,故此亦設有石廠配套。
抵達位處大帽山郊野公園邊陲的漁農自然護理署獸醫化驗科川龍支援中心,續向前邁進川龍林道。

觀景台前景有樹擋 影全景要舉高雙手

走至大路接山徑,一路都是坦途,起伏不大,沿途經過林區,倍感清爽,不知不覺就走上芙蓉山了!山頂設有觀景台,亦是「大帽山郊遊地點1號場」的所在,不過歷經歲月洗禮,樹亦長得又高又密,部分觀景視線被擋,如果想影靚風景相,就記得舉高雙手,讓手機或相機更上一層樓,便可拍到青馬大橋至荃灣一帶景色。打卡過後,便開始落719級樓梯,不消幾十級便可盡攬城門谷、葵涌以至華景山莊的開揚景致。整段樓梯急降至城門引水道,其實也是不少荃灣街坊和跑友的晨運操梯熱點,不過如果落樓梯的話,仍是老少咸宜。

川龍林道的分岔口,左往響石墳場和大帽山道,需選右邊往龍門郊遊徑和城門水塘方向。
左轉往龍門郊遊徑和城門水塘,直走則繼續登芙蓉山之旅。
穿過電塔底,便知道差不多抵達芙蓉山頂。
終於「登上」芙蓉山最高點,過完前面涼亭便是觀景台。
觀景台前已沒有景,欲窮千里目,手機更上一層樓。
汀九橋一帶景色盡收眼簾。

老圍廟宇建築群 圓玄學院為首

橫過引水道,面前就見另一條樓梯往老圍,不過再向引水道多走十多步,便可俯瞰老圍寺廟群,其中標誌性的高塔,就是位於佛教道場的西方寺、樓高9層的萬佛寶塔。西方寺靠山的後方,便是大名鼎鼎的圓玄學院,亦是引水道往老圍樓梯的終站。沿途經過沿山坡而建的山村,最後穿過賣香燭的攤戶,直達圓玄學院門口,以及老圍路的盡頭,若感疲倦可以在此乘坐專線小巴離開。富中式風格的亭台樓閣,尤其是仿天壇形式建造的三教大殿及仿北京白雲觀興建的元辰殿(太歲殿),令圓玄學院成為不少電影及電視劇的古裝拍攝場地。每逢過時過節,圓玄學院都會人頭湧湧,除了拜神拜山拜太歲,信眾也會前往品嘗齋菜,冬季亦設菊花展吸引花迷。

719步樓梯起步「落」。
沿途可見城門谷運動場。
到城門引水道,見左方有座涼亭,亭側有樓梯往圓玄學院。
途中轉入老圍村的羊腸山徑。
直走穿過香燭攤戶,便抵達圓玄學院。
圓玄學院是儒佛道三教合一,1953年落成。
仿天壇形式建造的三教大殿,吸引不少電影和電視劇取景。
香火鼎盛的財神殿,2023年新開設。

老圍村村民締建 香海觀音慈航

圓玄和西方寺外,整個老圍沿三疊潭而建的寺廟、道觀、佛堂和祠堂多不勝數,比較出名的還有仿杭州普陀寺建造的東普陀,以及外形似足一艘船的香海慈航。稱得上船廟的,香港其實有兩家,一家真正在避風塘行走的銅鑼灣三角水上天后廟船,不過2023年已移至岸上,座落於銅鑼灣消防局旁的一塊海濱土地;至於今次去的這艘「船廟」,就是由老圍村村民,仿照南中國海漁船自行設計興建於三疊潭畔,寺內主奉觀世音菩薩,置於船尾,取其佛教經典內「普渡眾生,倒駕慈航」之意而建,船頭豎立關公寶像護法,船中坐鎮則為呂祖 – 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據知這裡本是呂祖的道場,後來開山祖師寬宗法師,與道教友人扶乩時,獲呂祖指派作為主持。現在這家船廟,在香港眾寺廟中可謂獨一無二,值得一覽。

如力氣不多,可選擇在圓玄學院乘專線小巴返回荃灣。
「香港慈航」門牌,也標榜「船廟」的稱謂。
造型似足一艘船,前方有關公領航,中間有呂洞賓指點迷津。
後面則有觀音坐鎮,陣容強盛。
西方寺設於三疊潭旁,其標誌「萬佛寶塔」,塔基仿日月潭的慈恩塔,塔身則參考廣州六榕寺的花塔。
如續參觀當地名寺東普陀,則可在老圍路經此村徑下山前往。
途中可俯瞰老圍村和石圍角邨一帶景色。
和不少鄉村一樣,老圍村亦是貓天堂。
經村徑轉入同和街,到二陂圳路出口處便抵達1933年已落成的東普陀。
最後可到二陂圳路巴士站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