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新界北輕鬆遊|浪漫打卡心形水塘|遊走古洞往日情

要來的始終都要來!為迎接古洞北新發展區的計劃,現時的住户將於5月後陸續遷出,不久的將來古洞北將會有翻天覆地的大變遷,不但萬丈高樓從地起,更有港鐵接駁,依政府規劃說,會成為一個逾10萬人口的嶄新市鎮。不過既然現時的古洞行將消失,就趁著有時間,好好到當地走走,想不到現在的這個古洞也很有趣,還可以到景觀不斷改變的麒麟山,順道欣賞行山打卡熱點「心形湖」!

文、圖:Keith

【打卡古洞心形水塘】
路線:古洞南路(15分鐘)> 古洞水塘(30分鐘)> 東心嶺(30分鐘)> 麒麟山(20分鐘)> 心形水塘打卡位(5分鐘)> 古洞配水庫(20分鐘)> 古洞南路
交通:港鐵上水站乘九巴76K或專線小巴50A至古洞街市下車

一向默默無聞的古洞水塘和麒麟山,就因這個心形角度而成為近年山界的打卡熱點,真是意想不到。
現在登臨心形湖不僅是看「心水」,更要看另一邊廂 – 古洞北新發展區如何一日千里。
心形湖的真身 – 古洞水塘,其實是不少釣魚發燒友的勝地。
古洞行將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在此時留倩影,還待何時?

1961年建灌溉水塘  現作救火用

想去麒麟山和心形湖,首先從古洞街市對面的古洞南路出發,穿過鄉野村屋和別墅豪宅天巒II的牆外後,便會看見分岔路。右邊往古洞配水庫,行程也會經這路返回古洞南路,不過這次先選左路,上一段短短的斜路便踏進心形湖的範圍。為何怎看也不似一個心?貼士是要從某個高位俯瞰才像的。心形湖的真身就是古洞水塘,這座1961年興建的水塘原先作為灌溉用途,現在則用作救火。橫過主壩後一路沿水塘邊走,走著走著便會看到上山的路,雖然人在草叢上,路胚仍很清晰,加把勁便能登上高154米的東心嶺。

古洞水塘由古洞街市對面的古洞南路進。
走約10分鐘左右便見分岔口,左路往古洞水塘,右路則上古洞配水庫,亦是今次旅程最後會途經的路段。
見T字路口,左轉便是古洞水塘主壩。
除了登麒麟山,不少遊人也會登上壩前的這座小山丘,登高望望四周,望水塘也望城鄉變遷。
想不到水塘也會遇見白鷺!
繼續繞著水塘邊走,轉了大半才開始登山上斜。
上斜不久也可飽覽水塘,以及背後的塱原濕地和上水、粉嶺一帶。
登上東心嶺,沒有標高柱,但跟著在山脊上輕鬆走一段,就到登麒麟山之頂。


登上222米麒麟山  遠眺深圳灣大橋

過了東心嶺,沿山脊上行走,相對登山時比較平緩,然而景色亦豁然開朗,一邊是古洞、落馬洲和福田一帶,一邊是蕉徑和後面的大刀屻,預期登往222米高麒麟山景觀更耀眼,果然不出所料,登上山巔,可飽覽遠至深圳灣大橋的元朗平原超廣闊靚景,想不到僅200米多一點也如此開揚。接著下山路段就要留意右邊,水塘從某些角度看會是心形,既然是打卡熱點,那塊高地亦相當易認,理應不易錯。最後沿古洞配水庫旁野徑抵達柏油路,再經古洞南路返回起點。

東心嶺及前往麒麟山的山脊上,可俯瞰牛潭山、龍潭山及雞公嶺一帶的景色。
另一邊廂,則是元朗大平原的景觀,同樣開揚。
看似有一定斜度要攀上的麒麟山,走起上來還比水塘上東心嶺的路段還要輕鬆。
麒麟山頂到著,把握機會好好向四面八方影下去!
麒麟山顛不僅是飽覽古洞北的好位置,更可眺望高樓大廈林立的深圳。
連十萬八千里的深圳灣大橋都看到,真是想不到!
麒麟山的前景,便是大興土木中的古洞北新發展區。
一路下斜至這個位置,左邊樹上綁絲帶的路是往古洞配水庫返回大路,前行則是心形湖的打卡位置。
不少連山都行得少的遊人,就是為影這座心形湖走上來打卡,真是神心!
走到古洞配水庫頂部,需經鐵絲網旁泥徑續走。
蘇洲過後有艇搭,走沿鐵絲網旁,便是配水庫入口前的康莊大道。
走完樹蔭下的靚車路,便接回古洞南路返回人間。

走進空蕩蕩古洞街市  覓食街坊點心靚茶

行飽就到醫肚時!雖然古洞裡拆遷頻仍,連當地比較出名的錦益茶樓亦經已結束營業,唯今次行山的起點 – 古洞街市購物中心猶在,現在看似十室九空,不過2樓的熟食中心仍有冰室和茶樓,是當地的覓食好去處。日昇茶樓駐街市多年,除了提供經典點心和水滾靚茶,更是街坊和工友的吹水地,不妨到這裡體驗懷舊街坊茶樓特色。

鳯爪排骨飯($26)、雞扎($22)都是抵件夾大食,吸引不少附近街坊和工友光顧。
日昇茶樓和隔鄰的福利冰室等餐廳,差不多成為街坊唯一前往街市的目的。
還有間超級市場,售賣一般糧油雜貨。
場內十室八空,希望待古洞大發展後會有起色。

走進收地前古洞  曾為全港唯一煙草種植地

接著就走入古洞!位於上水以西的古洞,傳統上是被河上鄉、白石凹、馬草壟和麒麟山包著的範圍,但政府所視的古洞,就連塱原、金錢、坑頭、蕉徑等鄰近鄉郊也包括在內。正確來說,古洞其實是1945年後多條非原居民寮屋區所組成的一個區域,包括煙寮區、塘角區、聯和區、鳯崗區、東方區、聯生區及石仔嶺村,以及已清拆的意大利農場,和重建成豪宅天巒的田心村、古洞坑村、醫院前區村、公生農場等,其中煙寮區指的煙寮,是指菸農宿舍,原來當時香港巨賈何東曾在古洞將大片農地買入,其中開闢一角種植煙草,亦設農舍安置菸農,這一帶便稱為煙寮區,據了解亦是香港唯一一地有種過煙草的。

青山公路旁便有個指示牌,正指出古洞煙寮區的大概位置。
也在青山公路旁的古洞蔬菜合作社,俗稱古洞菜站,昔日讓村民拿來蔬菜在此轉運批發。
古洞菜站儘管已停止運作,仍遺有以前的報價板。
距古洞菜站不遠,也有另一座菜站「龍洲蔬菜產銷有限責任合作社」,可見當年新界菜站的旺場。
古洞仍有不少居民住在鐵板木板寮屋,新界這類寮屋區亦為數不多了。

愛膚堅黑旋風生產地  尋找工業重鎮史迹

由於古洞一帶有大量新移民搭建寮屋,在青山公路古洞段的兩旁形成市集,但著1980、90年代新界環迴公路和九鐵落馬洲支線的興建,古洞寮屋區陸續遷拆,古洞亦由燦爛歸於平淡。今次走進古洞裡,卻發現同樣是鄉郊,古洞卻與別不同,皆因這裡曾是香港罕見的工業重鎮,最著名亦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2022年收地鬧得沸沸揚揚的志記鎅木廠。此外另一家比較著名的是華仁行化工廠……未聽過?「哼!用愛膚堅啦!」、「黑旋風夠晒威,黑旋風的確好使」的廣告句語,大家又有沒有聽過?愛膚堅、黑旋風殺蟲水以及不是印度、而是本地生產的印度神油,就是在這家華仁行生產了。

位於河上鄉路的華仁行,正是愛膚堅、黑旋風和印度神油的發跡地,現廠房已停產。
華仁行對面的中華磚廠,紥根古洞已38年,現時仍然運作,以設計「蝴蝶磚」(特製鋼筋承托磚)最著名。
河上鄉路亦見盈豐米蒸酒房,昔日出產米酒、土酒、鹽酒和老醋,現在只出產米酒,亦會隨古洞發展而結業。
在河上鄉路塘角區入口旁的遠東袋廠,成立於1964年。
河上鄉路路口的古洞公立愛華學校,2006年已遭殺校,唯2005年校舍曾全面翻新,因此外貎依然新簇簇。

老牌醬園駐地  天然生曬歲月行將結束

其實古洞還是不少醬油廠的駐地,目前古洞還有四大醬園 – 悅和、鉅利、調源和廣德隆,前三者皆設門市,後者專營批發。其實這些醬園本來設於荃灣,唯政府當年開發荃灣,德士古道需要擴闊,這一帶的醬園便需覓地移遷,幾經考慮覷中幅員廣闊的古洞,以便生曬豉油,幾家醬園便合資買地,各自發展新廠房,便營運至今。現在除悅和醬園有表態說會覓地繼續營運,鉅利和廣德隆則表明收地即停業,調源去向未明,無論怎樣,都難捨古洞老牌醬園這段天然生曬的歲月,值得好好細味。

從青山公路走入古洞大街,便會看到古洞的其中兩家醬園廠 – 悅和及鉅利。
在大街上可仰望釀醬油的陶缸。
大街上不少商舖已人去樓空,只剩「德利士多」這些民生舖仍在堅守至最後一刻。
當地60年老字號錦益茶樓,2024年已告結業。
大街上也見到一座三級歷史建築 – 仁華廬,由印尼華僑富商楊雁友1933年所建,後來亦曾成為古洞公立愛華學校的校舍,現為楊氏後人居所。
從大街再深入便進了塘角區範圍,不少房子都已被丟空待拆。
供長者安老的石仔嶺花園已拆多時,取而代之是古洞北福利服務綜合大樓,提供1,750個安老宿位,亦成為古洞北新發展區裡的先導建築。
綜合大樓後方是預計2026至27入伙的公屋古雋邨,和預算2027年啟用港鐵古洞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