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凡係大牌電影都係由全黑畫面開始……」當筆者翻看《LEGO蝙蝠俠英雄傳》(The Lego Batman Movie)時見到這一句,再放諸這三十多年來《蝙蝠俠》(Batman)的主角造型和氣氛,註定這個要孭起「DC電影」的超級英雄真的要黑足一世!自1989年導演添布頓塑造一個全黑的蝙蝠俠大受歡迎開始,到祖舒密查(Joel Schumacher)接手的《新蝙蝠俠 不敗之謎》(Batman Forever, 1995)及《蝙蝠俠與羅賓》(Batman & Robin, 1997)在氣氛上大玩繽紛熱鬧(還是喧鬧?),結果口碑甚差。再到基斯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的三部曲,必要主角造型、心情及葛咸城氣氛深沉到底。今次由《猿人爭霸戰》(Planet of the Apes)系列第二、三集導演麥維斯(Matt Reeves)掌舵,再找來「吸血仔」羅拔柏迪臣(Robert Pattinson)擔正的《蝙蝠俠》(The Batman),在黑暗以外,還會有突破嗎?
文:Harrison
圖:《蝙蝠俠》官方提供
(以下內容含輕量劇透!)
陰沉至極正邪難分
今集《蝙蝠俠》之背景為富商布斯韋恩化身為蝙蝠俠後的兩年,他對打擊葛咸城的罪行開始有無力感,而犯罪世界依然活躍。期間有神秘連環殺手以領導者如市長、局長等為目標,蝙蝠俠追查時也被各種線索將他引領到葛咸城的地下世界,他更與貓女、企鵝人、羅馬人及謎語人正面交鋒。為保葛咸城安全,蝙蝠俠必須與新盟友攜手揪出幕後黑手……首先要佩服導演對觀眾的信任,今次我們不用又看蝙蝠俠的父母「再死一次」,亦不用花時間看蝙蝠俠跟警長占士哥頓怎樣建立互信,因大家也知蝙蝠俠是怎樣的人。一開首蝙蝠俠的VO表示「我非藏在陰暗處,因我就是陰暗」,再先來第一場以暴易暴,我們看見的是一個復仇者多於一位英雄(這場可跟《小丑》(Joker)中小丑於列車內殺人相觀照),然後他直接化身偵探般與哥頓調查連環兇案,簡單直接,將畫面調得至暗(亦是對觀眾接受能力的信任,但苦了筆者要找「冇咁暗」的劇照),烘托出葛咸市的烏煙瘴氣,在上位者的不義,再深一層探討蝙蝠俠父親,以至他自己也並非完人,「要怎樣定義正義,又怎樣執行」,這正好是蝙蝠俠的成長印記。
新世代的迷茫各有一套
同時,導演對羅拔柏迪臣亦相當信任。這個蝙蝠俠卸下戰衣後,不以派對動物、花花公子形象示人,反而是個隱蔽者,臉無血色尤如他演慣的「吸血仔」般,但他也能夠駕馭得來,演繹出一個憤世的懲治者,完全沒有「吸血仔」時期令人失笑的情況(當然那也是該系列編導不濟累事)。而且今次《蝙》,導演不行溫情濫調,是以我們可看到蝙蝠俠對父親生前作為有懷疑,與管家阿福的衝突也頗激烈(一句:「你不是我父親」,簡直將多齣《蝙蝠俠》中阿福這Father Figure打破),的確,正常世界又怎會「笑聲笑聲,滿載溫馨」?同樣對比蝙蝠俠身世的貓女(由素兒卡維斯(Zoë Kravitz)飾演,在外型和演出上也十分稱職),亦是對混濁世界失望的一員,也是失去父愛,最終也要作大報仇。兩個「復仇者」的遭遇和相遇,簡直是全片的靈魂所在。同場謎語人(保羅戴路(Paul Dano)飾)對社會的反擊,「撥亂反正」,亦是「思歪」一種,但某程度他跟蝙蝠俠其實是一體兩面。當看到這群「異類」怎樣作「破壞」時,那些達官貴人實在要先撫心自問創造了怎樣的社會出來。
欠衝突與張力反派不濟
今集《蝙》全長近三小時,但「長度並不得等於深度」,導演的兵行險着,結果是有得亦有失。為營造氣氛,「資源」集中了攝影、配樂等,但劇情發展有點兒嬉,在蝙蝠俠查案過程中,對謎語人設下的難題都迅即破解,少了曲折,失去懸疑張力,越看下去越見編導板斧有限。再看看反派的塑造,更是敗筆(或許集中於對蝙蝠俠及貓女的描寫而顧此失彼):尊杜圖路(John Turturro)演「羅馬人」卡曼費康尼無甚氣勢可言,觀眾就感受不到此人怎樣權傾葛咸城;哥連費路(Colin Farrell)飾演的企鵝近乎行行企企,始終今集他未成為龍頭大佬,難有發揮,而其化妝更是噱頭多於一切;保羅戴路飾演的謎語人本來殺傷力至強,但其計劃細節欠鋪排,少了引人入勝之處,與蝙蝠俠的正面交鋒,就是少了衝突位,結果靠一個發癲,一個發惡來營造氣氛。這系列亦落實開拍第二集,就看看那時會否為反派抬頭之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