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未過,本地遊依然昌盛,以往很難前往的偏遠離島,現在連平日都去到!就像今次介紹的鴨洲和吉澳兩個小島,位於新界東北,2018年開辦了周末假日往來馬料水的航線,迅即變成新鮮自由行熱點。現在自由行又有再`新玩法!由2022年7月起逢周二、四,都有「水上巴士」渡輪,由大埔三門仔開出,經馬鞍山大水坑77號梯台輕鬆前往荔枝窩、吉澳和鴨洲,從此平日都可以自己去閒遊,不再趕鴨仔!
文、圖:Keith
溫馨提示
鑑於本港疫情持續反覆,大家郊遊行山時,敬請保持社交距離,並佩戴合適口罩,出發前亦請注意疫情的最新資訊。此外,請愛護大自然,將垃圾帶走至指定垃圾收集處棄置。
吉澳、鴨洲如何去?
周二、四(公眾假期除外)渡輪班次:
上午:
三門仔(8:30am) > 大水坑77號梯台(9am開出) > 荔枝窩(10:40am開出) > 吉澳(11:10am開出) > 鴨洲(12:45pm開出) > 荔枝窩
下午:
吉澳(3pm開出) > 荔枝窩(3:30pm開出) > 大水坑77號梯台(5:10pm開出) > 三門仔(5:25pm抵達)
船費:全程$80來回,吉澳、鴨洲、荔枝窩下午起單次回程$60
試辦期:即日起至2022年12月
訂票/查詢:2698 0455
Facebook:荔枝窩穿村水上巴士暨綠色水上生態遊探討研究及試行運作
如何前往大水坑77號梯台:
乘九巴43X、81C、85K、89C、286M、289K、龍運巴士A41P及專線小巴806B及810等至德信中學下車即達;或乘搭港鐵至大水坑站下車,再經喜泰街及寧泰路,步行約8分鐘前往。
周六、日及公眾假期渡輪班次:
馬料水3號梯台(9am) > 吉澳(10:45am開出) > 鴨洲(12:30pm開出) > 吉澳(3:30pm開出) > 馬料水3號梯台(5pm)
船費:來回$90,吉澳往馬料水單程$45
訂票/查詢:2555 9269
Facebook:聲威實業有限公司 Best Sonic Industrial LTD
備註:另有吉澳/鴨洲來往沙頭角的街渡航線,由於需取禁區紙才能進入沙頭角碼頭,從略。
遊玩路線推介:
① 荔枝窩及附近村落︱三門仔/大水坑上船 > 荔枝窩10:30am到 > 荔枝窩3:30pm船 > 大水坑/三門仔
② 吉澳︱三門仔/大水坑上船 > 吉澳11am到 > 吉澳3pm船 > 大水坑/三門仔
③ 鴨洲及荔枝窩︱三門仔/大水坑上船 > 鴨洲11:25am到 > 鴨洲12:45pm船 > 荔枝窩1pm到 > 荔枝窩3:30pm船 > 大水坑/三門仔
平日新玩法 鴨洲連遊荔枝窩 獨遊吉澳
假日的街渡,是先玩鴨洲,再去吉澳,不過新的平日街渡卻不同,想遊鴨洲的遊客,就要加上荔枝窩作為旅程的尾站,而吉澳就要獨島一天遊!這種玩法無疑比較新穎,不過荔枝窩的風景一樣有睇頭,僅是那三棵形狀獨特的奇樹,以及如大蛇蜿蜒姿態的白花魚藤,都值得遊覽。
郊野+海岸公園+特別地區三重保護
至於吉澳和鴨洲,則位處新界東北大鵬灣以西、沙頭角以東的內港,這一帶統稱為印洲塘,除了吉澳、鴨洲、荔枝窩,還包括設有外展訓練學校訓練基地的往灣洲、潛水控最愛的娥眉洲等,不過現時只得吉澳和鴨洲有島民定居。這一帶在1978年已被納入船灣(擴建部分)郊野公園,在1996年成為印洲塘海岸公園的一部分,吉澳亦在1979年成立一個吉澳洲特別地區,令當地的生態得到充分保護,遊玩時也時刻記得保護環境,眼看手只動快門就可以了!
全港第十島 吉澳輕鬆玩
街渡首先登陸荔枝窩,再往吉澳。作為全港第十大島,認真遊的話,花一天時間也未必玩得完,不如精選玩玩吃吃,登岸後沿吉澳大街遊逛便已夠消磨!大街長675米,由吉澳漁民村沿吉澳灣,經吉澳碼頭及中間澳,一直伸延至吉澳上圍,是吉澳漁民主要集居地。現在雖然假日遊客比較多,但平日一片荒涼,想不到最旺盛的1950、60年代,曾有近6,000人居住!大街有間老字號的「益民茶樓」,1970年創辦,主打海鮮及客家菜,必吃招牌墨魚丸,入口鮮爽清甜,混了點豬肉,還帶有一粒粒墨魚鬚粒,更滲出淡淡陳皮香,不單止世一,直情宇一!
【吉澳益民茶樓】
地址:吉澳大街26號地下A舖
電話:2679 9337/2679 9132
啹喀兵依樣畫門神
食飽飽就繼續遊逛吉澳大街,走到全吉澳最宏偉的建築——天后宮,宮前有個大廣場,場上有一大棵細葉榕,島上人稱為姻緣樹,相傳站在樹下伸手抓到剛掉下來的樹葉,便有好姻緣降臨!天后宮側室已變成「吉澳故事館」,裡面最觸目的展品也是與天后宮有關,是已退役的天后宮門神,皆因門神樣子非一般,不中不西。原來據說這道滑稽門神由兩名啹喀兵操刀,相傳他們原本想翻新天后宮,不慎覆蓋了原本門神,為了補鑊,他們就依著對方模樣加想像力,創作出獨一無二的「鬼佬門神」,亦「成功」為吉澳創作出一個景點!
六角形古井及藝術村屋
吉澳大街後還有數條山徑通往不同村落,大部分已成頹垣荒屋,但亦有原居民特意回流,還將村屋弄得充滿外國氣息!在西澳村附近有一間村屋與眾不同,七彩繽紛的油畫風,招徠遊人駐足觀賞!原來這裡住了一位中法混血畫家Dominique及其吉澳原居民太太,從荷蘭回流吉澳定居,為當地帶來藝術新姿。除了被此屋吸引外,西澳還有一口六角古井,聽講這井水質吉澳最佳,已有300多年歷史。
小小鴨洲 大大鴨眼
至於街渡另一停泊的印洲塘島嶼——鴨洲,面積小很多,只是0.04平方公里的蕞爾小島,僅僅五分之一維園大,亦是香港現時最細還有人居住的小島,雖然只有三名居民長期居住,但最繁盛時曾經居住約千人!鴨洲雖小,但風光無限,尤其是那隻鴨眼,全港獨家!鴨洲全島和吉澳西北端都由褐紅色的角礫岩構成,這種岩石於香港只在鴨洲、吉澳和鄰近幾個小島找到,為本港罕見。由於鴨洲四面環海,含鹽海水會侵蝕結構相對鬆散的角礫岩,加劇風化,形成多款海蝕地貌,而「鴨眼」就是其中的地貌——海蝕拱,因此鴨洲亦被納入地質公園。
由冇到有 由燦爛歸平淡
1920年代尾,吉澳和塔門漁民開始在鴨洲停泊漁船,真耶穌教會帶領以艇為家的漁民信眾,到此搭建木寮茅棚定居,鴨洲便由一座荒島變成漁民社區。後來由於交通不便,加上漁穫逐年遞減,至1960年代,當地第二、三代陸續移至市區工作,一些鴨洲年輕人亦隨對岸鎖羅盤村民,移民至英國紐卡素、愛丁堡等謀生。至1980年代時,島上只剩約100名居民左右。想知更多鴨洲的歷史典故,可到島上由鴨洲漁民子弟學校翻新而成的「鴨洲故事館」參觀,便會知道鴨洲近百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