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米羅(Joan Miró)94件作品最近開始於香港藝術館展出,作為西班牙現代藝術中三大巨匠之一,米羅與畢加索和達利齊名,創作涵蓋畫作、雕塑和陶瓷藝術,他的作品甚少在亞洲展出,能夠在香港近距離欣賞,實屬難得。
出生自加泰隆尼亞地區的米羅,經歷過西班牙內戰、二次世界大戰、佛朗哥獨裁統治等動盪時代,多次離鄉別井,但卻對家鄉的感情更是深刻,從創作中更能參透一二;今次在展期開幕由借出作品的米羅基金會(Fundació Joan Miró)總館長Marko Daniel親自導賞米羅的作品,反而從充滿詩意的超現實創作之中,尋找到一點真實。
文:siu
圖:有關機構、siu
渴求自由的創作意志
這次展覽,把米羅創作生涯不同時期的作品分為五大部分:物件、詩歌與物質、民間藝術、海報藝術、公共藝術。米羅基金會總館長Marko Daniel在開幕演講中表示,要認識米羅,先要記住他的加泰隆尼亞人身份;要知道加泰隆尼亞在西班牙歷史之中,追求獨立或自治數百年也未能實現,渴求自由的志願早埋在加泰人的基因裡,米羅的作品也強列地展示出對自由的渴望。
米羅生於巴塞隆拿,父親雖然是個鐘錶匠及金匠,可是他與當今香港的父母一樣,寄望兒子修讀商科,命從父母的米羅在巴塞隆拿商科書院修業後當過兩年文職,卻因病返回家鄉的農莊休養,在父親的工匠氛圍及鄉郊景色的薰陶下,米羅踏上畫畫創作,病癒後返回巴塞修讀藝術,開展了藝術家之路。
米羅的藝術家職業生涯早期,已試圖建立隱喻式的表達方式,以超乎現實、充滿詩意的方式展示大自然的符號,與當時流行的超現實主義和達達主義有很多相同之處;後來他於巴黎遇上超現實主義運動,與畢加索等藝術家相遇,就連運動發起人André Breton也稱米羅是當中最超乎現實的一人。
從詩意日常捍衛理想
在展館內觀賞米羅不同年代超現實的作品,使用的媒界有別二十世紀初及之前的帆布油畫,雕塑、陶瓷和版畫也有涉獵,而且往往出人意表地用上不少就地取材的日常東西創作,例如一隻杯、一隻碟、一顆石、一株植物等;Marko說從米羅抽象的作品中,可以發現很多重複出現的符號和元素:星星、月亮、太陽、眼睛和動物,當中更是充滿詩意,「將藝術與生活連結,是米羅最大的抱負之一。」
展覽其中一部份特意展出米羅的海報設計,包括名為《拯救西班牙》的郵票,是為西班牙內戰時期為國家籌措資金而設計,雖然未有正式發行,但米羅以模板把《拯救西班牙》印刷在藝術刊物上,成為他的第一幅海報作品;在佛朗哥獨裁統治的後期,米羅也創作了大量海報對捍衛民主自由、保留加泰羅尼亞文化發聲,正如他年輕時表示過想「謀殺繪畫」,表達對文藝復興以來由商業主導的藝壇之批判。
【米羅的詩想日常】
地點:香港藝術館2樓專題廳
日期:即日至6月28日(周四休館)
時間:10am-6pm(星期一至三、五) 、10am-7pm(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入場費:$15 – $30
網址:米羅的詩想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