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香港人,多年來都有一個未解之謎:「鑽石山上到底有冇鑽石?」據查證,鑽石山真的沒有鑽石,命名原因坊間有多種說法,最似層層的一個是「鑽」這裡用作動詞,由於這裡曾是石礦場而得名,英譯Diamond Hill,可能是英國人弄錯意思而譯!原本鑽石山有182米高,經不停開採後只剩下高100米左右的山體。礦場已關閉經年,唯遺蹟依然找到。今次帶大家探尋,此外亦順道到附近行將清拆的牛池灣和竹園鄉作最後一會(遊村請保持安靜,勿滋擾村民),所以鑽石山,又豈止得荷里活和南蓮園池?
文、圖:Keith
九龍鬧市中的石礦場
鑽石山得名的另一個說法,是指這裡開採花崗石帶有礦物,因閃亮如鑽而得名,政府約在1960至90年代期間,在這裡營運石礦場,以滿足香港發展對石材的需求。後來建造東區海底隧道時,這裡的石材經大量開採,石礦場因而被夷平及分階段關閉,1982年關閉的部分變成今日的鳯德邨,而1993年關閉、未全面開採的部分,則成為今天的蒲崗村道學校村及蒲崗村道公園,底層則是今日車水馬龍的大老山隧道入口。
採石機aka天空之城 變打卡熱點
經過重重障礙及蚊叮(早知搽定蚊怕水),終於來到這座礦場遺址,有人稱之為樹屋、天空之城甚至是港版吳哥窟,要幾誇有幾誇!不過這座龐然大物,卻有予人身處東南亞佛廟遺址之感。再幾經翻查為數不多的資料,據講這座「大物」叫「石屎基」,基座中間有兩至三個有孔的鋼造圓桶,轉動圓桶時,碎石就會按著孔口的大小,篩出不同體積以便分類,再運出去作建築村料。時移勢易,這座已荒廢及被植被淹沒的巨物,竟被山友龍友發掘成為打卡熱點,實在始料不及。不過打卡還打卡,始終這座已被歲月風雨侵蝕的建築有倒塌的風險,遊覽時請小心,謹記顧及安全。
200年歷史牛池灣鄉清拆在即
相信石礦場這幅地,遲早也會發展,不過牛池灣寮屋區就行將清拆,不久的將來這裡會來個翻天覆地了!港鐵彩虹站出口的牛池灣,因該地曾放牛,古稱「牛尿灣」或「牛屎灣」,後來雅化叫牛池灣。另有一說牛池灣村西北有一形狀像牛睡在水中、名為「牛池」的大水池,亦位處牛頭角海灣之北而得名。牛池灣鄉本是雜姓客家農村,有200多年歷史。政府在2019年《施政報告》提出重建作公營房屋用途,擬興建三幢住宅大廈,提供2,700個單位,預計最快2031年分階段入伙。今次收回的主要是寮屋部分,外圍村屋街市部分未受影響。
三級歷史建築齋堂獲保留
牛池灣內有幾座特別的地標性建築,首先是一座青磚古屋,據稱建成不遲於1920年代,有記載當時一名村民稱,1927年時一劉姓村民中了數萬元「馬票」,在村內興建一所青磚屋,估計就是這座,由於未被古蹟評級,估計會被清拆。另一則是已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萬佛堂,這間齋堂是供未婚女子(自梳女)作為安老之地,她們不需剃度,亦不穿法服,只需遵守不飲不賭不吃葷等戒律便可以。時至今日,萬佛堂依然是私人重地,仍有姑婆居住(請勿滋擾),全盛時期則約有60名女子居住。萬佛堂是三座相連兩層建築,主殿供奉觀音,左右均為靜室。萬佛堂將被原址保留,房協計劃活化該建築作商業用途。
僻靜竹園鄉隨牛池灣清拆
除了牛池灣,兩站之距、位處港鐵黃大仙站出口的竹園鄉,亦是今次受2019施政報告影響而需要拆卸的寮屋區。相對牛池灣,竹園鄉如剩下一個虛殼,不少居民已遷出,現時約不足50居民,不少屋舍已拆,只餘吉地,與牛池灣的車水馬龍成對比。貴為九龍十三鄉之一,竹園鄉歷史悠久,開埠前經已存在,範圍更廣至竹園北邨、黃大仙下邨和鳯凰新村一帶。二戰後不少內地新移民遷入香港,村內農田都搭起木屋、鐵皮屋和山寨廠,但1970及1980年代龍翔道和黃大仙消防局相繼落成,竹園鄉才縮減至現今的範圍,並另稱為竹園聯合村。清拆後竹園鄉將與對面的露天停車場共同發展,擬興建3棟大樓提供1,500伙,將於2029至30年分階段入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