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去新界東北行山,動輒都要四五個鐘才可看出精粹,要在烏蛟騰或鹿頸作為起點,除非中途截快艇往返,否則起碼是一個4至5小時行程,一點也不容易!自從開通了馬料水至荔枝窩航線,路線變得更多元化,而今年沙頭角禁區開放時,亦增設了荔枝窩航線,加上一天有幾班次,僅半小時航程,讓荔枝窩及新界東北這片處女地成為旅遊新焦點!隨著船公司剛於5月更換新航期,現在便介紹大家由荔枝窩經海線往烏蛟騰,樹蔭指數良好,初夏慢慢行亦可應付!
文、圖:Keith
【荔枝窩經三椏村捷返烏蛟騰】
路線:
荔枝窩(15分鐘)> 荔枝窩觀景台(5分鐘)> 小塘(20分鐘)> 三椏村(15分鐘)> 三椏涌(30分鐘)> 下苗田(20分鐘)> 上苗田(30分鐘) > 烏蛟騰
交通:
去程 –
1. 乘九巴 78K丶78S丶277A 或專線小巴 55K 至沙頭角總站下車,然後步行約10分鐘往碼頭,轉乘荔枝窩航班即達(航班逢周二休息)
2. 周六、日及公眾假期在港鐵大學站步行約10分鐘前往馬料水三號梯台,乘坐街渡前往荔枝窩(開出時間:上午9:00)
3. 周二、四(假期除外)在港鐵大水坑站步行約10分鐘前往沙田77區平台,乘坐街渡前往荔枝窩(開出時間:上午9:00)
回程 – 可乘九巴 275R 或專線小巴 20R 離開
備註:
1. 進入沙頭角需要在3天前申請邊境禁區許可證,備有身份證明文件,登入「香港警務處網上服務申請平台」(www.es.police.gov.hk ) 便可申請。
2. 5月份開始,沙頭角開往荔枝窩、鴨洲及吉澳的班次有變,沙頭角往荔枝窩班次改為上午8:30、下午12:30;另上午10:30及下午3:15班次則先經鴨洲及吉澳才往荔枝窩。詳情請瀏覽聲威實業Facebook
長長沙頭角碼頭 半小時抵荔枝窩
從沙頭角出發,乘著街渡向著沙頭角海和印洲塘一帶迎望,便已是無限旖旎的自然風光,向著新界東北一帶張望,如詩似畫,讓鍾愛郊野的遊客陶醉。登陸荔枝窩後,經小徑穿過「暖窩」牌坊,不久便抵達荔枝窩前又大又闊的廣場,這裡能見荔枝窩村的大門,有祭拜關帝的協主宮,亦有昔日小瀛學校其中一座校舍改建的小瀛故事館,另一座的門前則是賣客家小食和飲品的「英姐小賣部」,大家不妨品嘗新鮮出「蒸」爐的多款粿品。
典型傳統客家村莊 荔枝窩慶春之首
1926年落成的小瀛學校,全盛時期的1950丶60年代學生最多,更有來自其他附近村落包括梅子林丶蛤塘丶三椏村丶鎖羅盆丶牛池湖(牛屎湖)丶小灘等的村民子女前來就讀。其實以上所提及的村落合稱為慶春約,其中為擁有200多座村屋的荔枝窩為首,有300多年歷史,人口最高峰時有過千人,亦是目前新界東北最具規模及保存最完好的客家村落之一,村前一堵風水圍牆,村裡3條直巷和9條橫巷分隔211座青磚及泥磚村屋,還有村後的風水林,林裡有三棵樹 – 空心樹、連理樹和五指樟,成為當地地標。如此典型傳統的佈局,現已難能可貴。
一村兩故事館 獲聯合國獎嘉許永續成就
除了以上的村史約史外,小瀛故事館內亦有介紹不少當地的風土人情,不過這條大村也不僅一座故事館。另一座位處「牆內」的華懋荔枝窩故事館,則以生活作息、傳統醫術、客家歌曲及婚嫁習俗四大主題,透過多元化的展示及展品,將客家村落文化深入呈現,或者大家先行遊歷兩館,再出外體驗這座老村的風土人情或會更盡興。村外自從有香港大學聯同綠田園基金、香港鄉郊基金和長春社在當地開展「永續荔枝窩 – 農業復耕及鄉村社區營造計劃」後,便陸續將荒地變良田,處處都綠油油,有種蔬菜,連米和咖啡都可找,難怪2020年此計劃能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可持續發展特殊貢獻獎」。
白花藤林邁 登觀景台望遠
今次選條人氣最強的路線走一轉,就是往烏蛟騰,先往荔枝窩另一名勝「白花魚藤」樹林方向進發。這種在林中迴捲的攀援植物,依附在銀葉樹林之間生長,粗壯如蠎蛇般在地上匍匐前進,走入為這片全港獨一巨型藤林而設的步道中,感受這片藤海的魅力外,還可看看荔枝窩對出的這片,藍藍的天,綠綠的山,透透的海,實在教人流連忘返。續向前行便見分岔路上蛤塘和梅子林,這裡就是《緣路山旮旯》主要拍攝地之一,有興趣可登臨,但今次就續沿海濱走,不久便抵荔枝窩觀景台,登高果然望遠,想不到景色如此遼闊,印洲塘固然是美景當前,最驚喜是可以俯瞰小灘村的方格魚塘!
獨特紅色沉積岩 彰顯地質價值
續走便會走入紅色的世界 – 說的便是岸邊的一堆堆紅色岩石,其實空氣將沉積岩石裡的鐵質氧化所引致,這亦是全港比較獨特的地質,因此荔枝窩所屬的印洲塘,被列入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其中一個景區,再走便是小灘,然後穿過密林,再登一段便是三椏村,是荔枝窩以外又一醫肚之處,村內有數家士多食店,其中老字號「福利茶室」供應多款客家菜式如炆豬肉、釀豆腐、豆豉豬肉缽等,還有白切雞、墨魚丸、雞粥、泥鯭粥等。
苗三古道溯潤 緩登烏蛟騰
吃個痛快後,便可整裝出發!三椏村有兩條古道返回烏蛟騰,今次選經苗三古道,貪其樹蔭指數較高,亦沿著石澗上溯,平緩走線相對適合初夏。三椏村沿木棧道及石路到三椏涌,這裡也是紅色岩石處處,近海的涌口亦比較寬闊!賞景後溯澗而上,沿途不少是叢林蔽日,初夏仍可應付,途中經過兩條荒廢古村,先抵下苗田,後抵上苗田,兩村的姓巫和姓曾的後人都在最遲1970年代,因地點太僻而已移居大埔,房去留空。再接連接三椏村和烏蛟騰的另一犁三古道,便抵達九担租,這裡近年成為大棠之後紅葉熱點。再沿平坦山徑,不消多久便到達烏蛟騰,圓滿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