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金

浪人劇場再築《虎豹別墅》|在消失的花園獵奇

在浪人劇場藝術總監譚孔文心裏,有個「虎豹別墅」,念念不忘。他早於2008年為香港話劇團創作《虎豹別野》,「墅」字沒了「土」,因為那個富代表性的萬金油花園,已遭拆卸,雖然虎豹別墅終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並且活化復修,但許多人緬懷的虎豹別墅,「其實是一個不存在的花園。」十七年來,他一直把這部戲放在心中,覺得還有話要說,終於待到復修時,即將重新在舞台上築起《虎豹別墅》,再次抒發自己對虎豹別墅的情感,「《虎豹別墅》不是胡文虎傳記,也不是口述歷史劇場,而是通過虎豹別墅,講一個關於兄弟的故事,也是一個香港故事,藉着個人回憶,連結社會記憶。」

譚孔文再次抒發自己對虎豹別墅的情感,並藉着個人回憶,連結社會記憶,講一個香港故事。

文:黃子翔
圖:浪人劇場、黃子翔

以「仿Cabaret」帶出香港韻味

談到虎豹別墅,最叫人印象深印的,肯定是萬金油花園「十八層地獄」浮雕及壁畫,落油鑊、勾脷筋,看起來很寫實,視覺震撼,十分嚇人。他苦笑說:「這成了許多人的童年陰影,包括我自己,也是我最初接觸的道德觀念。」他接着提到上世紀七十年代一位日本學者提出的「恐怖谷理論」,「叫人覺得最恐怖的,是在似與不似、疑幻似真之間,譬如機械人如果很卡通化,你不會害怕,但如果逼真得像極了一個人,你就會害怕。」為甚麼胡文虎以這種美學風格,令我們感到恐怖?「就是想製造一條道德界線,叫人警惕,不要做壞事,達到教化作用。這是虎豹別墅的核心。」他抓住這個Vibe,在演出裏塑造強烈風格和意象。



他根據2008年《虎豹別野》的文本,保留原有框架,再作修改,由六位演員重新演繹。他希望演出更富音樂性,於是以「仿Cabaret」形式演出。在原來的劇本中,他早已挑選了一些耳熟能詳的歌曲,廣東歌、英文歌、國語歌都有,不少已成集體回憶,頗能代表香港,好像〈大亨〉、〈阿郎戀曲〉、〈California Dreamin’〉等等,還有新增的金莎朱古力廣告歌〈Dream a Little Dream of Me〉。2008年的演出,他只把歌曲播出來,這次則重新編曲,由演員現場歌唱,「以音樂把香港人的韻味、心聲和情懷,更有詩意地呈現。」

浪人劇場不少演出,都摻雜音樂元素,但這種「仿Cabaret」形式,卻是新嘗試,原來跟他總愛邊聽音樂邊寫劇本的習慣有關,「其實每個段落早有『背景音樂』,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這次我把這些『背景音樂』搬上舞台,讓觀眾更具體地感受到我們的表演風格。」而且音樂更多元,「譬如萬金油花園有『十八層地獄』浮雕及壁畫,牽涉生死,這次音樂風格的民族色彩便較濃,譬如有破地獄的嗩吶、敲擊。」也有一段講到印尼,他們便糅雜當地傳統民族音樂「甘美朗」(Gamelan)元素,烘托異域、宗教、神秘的氛圍,「通過多元化的音樂,讓觀眾進入不同地域時空,甚至混雜交錯,這也突顯胡文虎的多樣性,是創作思維的碰撞。」



胡文虎的心靈之旅

《虎豹別墅》以三條故事線並行發展,最終交疊一起,包括胡文虎的自我追尋,還有胡文虎與胡文豹兩兄弟,以及一個女人尋找丈夫的故事。其中胡氏兄弟的故事線,演員將戴上半臉面具,配合現場伴奏,另有一位演員塗上白臉,帶來詭異氣氛。也有偶的元素,原來2008年的演出共有八位演員,這次只得六位,餘下的就以偶去演繹;其中一段,某角色憶起自己的家人,那時候作為「家人」的偶,就從他身上走出來,增添古怪異色。

這次演出,「旅程」是關鍵詞,「胡文虎是一個不斷飄泊的人,到不同地方發展事業,從緬甸到新加坡,最後來到香港,成了他的安身之所。」遊人到訪虎豹別墅,也是一趟旅程,他們去遊樂,同時被驚嚇、被教化。還有心靈之旅,「胡文虎為甚麼要建花園?對他有甚麼意義?是他的心靈花園?」這趟《虎豹別墅》的旅程,觀眾沿途探索,可能產生獵奇甚至驚嚇的心情,「也有治癒、和解的起承轉合。」他笑說在是次表演使出渾身解數,音樂、偶、面具,傾囊出來,希望觀眾也覺得好玩、有娛樂性。

《虎豹別墅》

日期:5月15日至17日/8:00pm
   5月17日及18日/3:00pm
地點: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購票:www.art-mate
網頁:@theatreron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