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藝人是以髮型令人記得的,但吳日言初出道的冬菇頭是許多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冬菇頭沒留久矣,事實上吳日言的藝人身份也離她漸遠,2018年她做了媽媽,同年開飯糰店,快將有第六間。
十多年內一個冬菇頭歌手變成多功能媽媽,變化很大——「都唔夠呢兩年香港變化大!」訪問未roll機,吳日言先拋下感慨。「是很愛這個地方,但開始不信任這個地方,有點可悲。」Artist靚靚妝髮底下,感觸之情已藏不住。
文:劉連
圖:林虎、受訪者
場地提供:My Fitness
冇咗我唔得
2018年吳日言發生了兩件事,她形容是「好事成雙」: 生女,和開鋪。
她記得生女當天,準備被推入產房,老公在門外傾新舖裝修。「我話,你可唔可以尊重吓我,我就嚟幫你生仔啦喎!」剛好醫院和舖頭是同一條街,冇夾過,「好似上天就係同時間俾呢兩樣嘢我。」
開飯糰店,她原本FF自己是掛名老闆娘,「諗住夾吓錢,著靚靚剪吓綵,講聲『呢間舖我㗎』咁樣。」結果她看到老公瞓晒身,每朝四點起身煮米包飯糰,生完BB沒多久也就落埋水。現時管數、找數、出糧、請人、訓練員工、整食物價錢牌通通包辦,「想將價錢牌整到有日本feel,我去DONKI取經,回來照辦煮碗。」訪問當天跟她返舖,她一歸位就有事做,連桃哈多也知道收埋邊度,「做生意,冇得懶。」
她沒有三年抱兩,飯糰店倒是兩年開六,代價是每個月頭一個星期冇得去街,留在office埋數——「Office就係我屋企張書枱,唔好以為好有規模!」
做媽媽已經是一份沒有收工時間的「工作」,加上店務纏身,吳日言自言不是緊張型母親,還在IG上自首忘記為女兒報幼稚園,事情還是處理不完,「我而家每日行程係冇行程,哪裡需要我,我就要去幫手,on call every day。剛好個女也到了識得扭大人陪玩的年紀,還有太太身份呢,一個家庭的晚飯都好重要,這些我都要去維繫。」
「有次在屋企個group講,我今晚去食飯,你哋『食自己』,大家反應好大好大;我諗,點解我唔可以有自己時間同朋友食餐飯!」呻歸呻,她也驚覺,屋企真係冇咗佢唔得。
要應付多重身份,她之前還有做gym鍛鍊體力,健身室停業,人就懶了。日常滋養身心的活動,剩下煲韓劇,每次十分鐘,好過冇,「好需要,要睇返愛情劇,俾自己青春嘅感覺!」
想走,唔想走
吳日言相當貼地,懷孕時患上妊娠糖尿病,她跟大家分享如何注射胰島素,談起香港人熱門話題——移民,她也跟大家一樣,申請BNO、周圍找資料、看小朋友讀書哪些區份好。
「如果我冇下一代,可能未必咁迫切。」
「有下一代,就會關注教育。你想唔想佢接受未來嘅教育?唔知會加啲乜嘢落去喎!會唔會有個框架限制佢嘅表達?我經歷過好free的社會,都會想掙脫現在的框架,何況小朋友?作為一個媽咪,如果唔為佢諗,太唔負責任了,不如唔好帶佢嚟呢個世界。」
作為媽咪,似是非走不可,作為香港人,是點解要走。
「移民,好似是要做,但同時覺得,點解要我走啫,我都幾鐘意呢度,呢度係我屋企,唔係好想走。」上一秒還以綜藝tone分享日常趣事,一聊到移民,眼濕濕鼻紅紅。「有時都會自我調節心理,唔係嘅,我唔好咁諗,係為咗小朋友著想嘛,想起萬大事以個女的前途行先,波動的情緒會緩和一點。」
「講真,前半生真係冇諗過移民呢個字,以為就算有下一代,都會繼續在香港生活。但這兩年發生太多事,係愛呢個地方,但開始唔信任呢個地方,有啲可悲。」
逆市 出擊
談移民是彈出彈入,談生意卻是勇往直前。2019年社會運動,飯糰店生意OK,至2020疫情殺到,挑戰來了。她其中兩間分店,一間山頂,一間近學校,零遊客、停課,斷正米路。有報導指生意跌七成,連蝕多月。
「最傷感的時刻,是收舖時見到飯糰依然擺滿,會知道香港有事發生了。」
默默把飯糰收好,帶回家做晚餐,吃的不是飯,是苦,「又唔係慘嘅,當多個機會了解自己舖頭出品,研究如何改善。」可以叫阿Q,但做生意,要有這種轉負為正的能耐。
「看到生意下滑,又要出糧,難免心悒。不過坐喺度閉翳,只會消磨士氣,不如去找新商機。」
這大半年,她看到市場洗牌,旺區神話不再,轉戰民生區可能更有利,所以年頭開了觀塘店,牛頭角和大學店也即將登場。逆市出擊,不靠勇字,靠計數。「現在租金比之前平近六成,如果平六成不去做,等幾時?」
沒時間追究運氣,「有人會問,係咪唔好彩呢?我想的反而是,沒有一門生意是賺硬,好成績,我嘗過,現在捱緊。假如我捱得過,到好景時我會更順利吧,就利用這個期間慢慢學習。」
正能量跟飯糰餡料一樣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