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

陸羽茶包|鏗鏘的香港製造

陸羽?中環那間餐廳?
不。
說茶仙嗎?
不,不。
在公司任飲的茶包嗎?
對,對,對。
價錢這麼大眾化、大量製造的東西,一定是內地造吧?
不,不,不。

我去葵涌看過,貨真價實的香港製造,說「竟然?」是基本的反應,然後就是肅然起敬,誰想到這年頭,還有香港製造?

文:Gloria Chung
圖:Gloria Chung、陸羽茶包

驀然回首 陸羽還在

香港還有製造。不過首先,你要記得這個pantry茶包,叫「陸羽」。

有些人,有些事,不去細看,就不會記住,隨手拿到的,永不珍惜。像公司裡的茶包,免費就任取,便宜的就覺得沒有質素,總之人人都就老奉。有無想過如果沒有了這些茶包,辦公室的生活會否有點不一樣?茶水阿姐如何用有限的資源填滿pantry個櫃?這些年,陸羽茶包到底默默地服務了多少個辦公室?又默默地服務了多少香港人?

普洱是最受歡迎的產品,接著是鐵觀音和香片。一盒25個,只賣十多元,其實真的抗通漲。

陸羽茶包於1980年成立,創辦人王芝泰早年在立頓工作,當年眼見英國品牌銷售的西式紅茶茶包開始盛行,忽發其想,用中式茶又是否可行呢?這想法其實相當革命性。自古中國人都以茶具泡茶,千古華夏文化,以王芝泰一手之力,難以一時改變,於是開頭營運步步艱難,兒子又剛出生,認真頭痛。

主打大眾化市場的陸羽,放在超市、士多,無人問津。茶包不好賣,王芝泰甚至要以顧客身分,到超級市場回購茶包,公司上下在不同區買剩貨回公司,唯有靠賣紅茶的支線賺錢。王芝泰年少一心幹勁,他自己熟悉茶包市場,又是英國的合格品茶師,覺得只要教育大眾,只要有人試過,就會愛上陸羽。

於是他辦茶包試飲活動,又和餅店合作宣傳「買茶包,送西餅」,他們是第一家茶包公司在巴士車身賣廣告,甚至找Big Four的廣告公司幫手,顧嘉煇寫歌、搵呂方唱歌、花了100萬做電視廣告。

陸羽的舊海報。
兩父子,一位飲熱茶,一位飲冷茶。

經過幾年努力marketing,加上80、90年代,香港城市節奏越來越急促,方便快捷的茶包,成為都市人生活必需品,陸羽中式茶包終於上軌道。

多年來,王芝泰堅持歎靚茶不是專利。每個人返到屋企,都可以歎到優質、便宜的中式茶,王芝泰說:「不是幾萬蚊買茶餅才是靚茶。」

香港和陸羽一同起飛,但也一同面對經濟問題,90年代不少工廠北望神州,既是成本,亦是中國夢掘金。王芝泰計過,如果北移,成本減一半,盈利多好多。但他不忍「香港製造」的品牌消失,這種傻勁、這種情意結,是要非常愛香港才做到的。而且為了茶包的新鮮度和質素,王芝泰選擇留港生產,正確點來說,是選擇留在葵興的廠房。

我到過廠房,電梯門一開,像回到80年代,我一邊換上衛生衣,包起頭髮和消毒,一邊窺看老廠房。門口放進舊式電飯煲,方便工友吃午餐,經典的港色日曆、裊裊的茶香提醒我這裡四十歲了。切茶、包裝的綠色機器看得出很舊,但老而彌堅,多得有位甚麼都懂得修理的廠長。

在工廠處處都可找到歲月的痕跡。
工友的飯煲,開飯時像一家人一樣。

堅持香港製造 年售300萬盒

迎接我的是王廷(Alfred),他是王芝泰的兒子,十年前開始接手陸羽。他本來在英國有貿易生意,但眼見父親因病打算退休,一向有企業家魂的他,決定回流接手。雖然自小於工廠成長,又會跟著父親到處擺檔賣茶,但Alfred剛回來陸羽時,也在每個部門待上兩三個月,由跟送貨、銷售、落廠,全面了解公司大小事項,「你看到幾多人,公司就有幾多人了。」

我以為每個超市品牌背後都有間大企業,但陸羽體制好簡單,樓上是辦公室,樓下是廠房。生產有甚麼問題,連電郵也不用打,直接對話解決,比起一般工廠來得更有效率。銷售到全球的所有茶包,都是在香港廠房出產,年賣約300萬盒茶包,因為廠房不大,所以每次都以小批量生產,目前於超市上架的貨品,大多數都是於上月製造,確保「新鮮」。

王廷細細個就跟爸爸學做「波士」,當年他出生,陸羽也誕生。
陸羽曾贊助大台的劇集《茶煲世家》,王氏兩兄弟便跟著老竇去玩。
採訪當日遇上四十年老伙計強哥退休,他是陸羽的萬能總管,哪個位要人他都可以去頂。
萬能的廠長蔡先生甚麼都懂得修理。
歡姐負責包裝,在工廠工作了23年。

2克茶葉的意義

說到新鮮,好多人會以為一個幾毫的茶包,質素必然差,事實非然。Alfred解釋:「我們專門到各大茶園,收購高質素的碎茶,這裡一斤,那裡一斤,再混茶造出最香濃茶味。」茶界的好茶葉,索價甚高,上萬元一斤的茶葉用來做茶包,一來無謂,二來跟陸羽推廣平價靚茶的理念背道而馳。

買頂級茶莊的茶碎則是最好的方法,不過這做法有點麻煩,所以公司特地派員長駐內地,和各茶園緊密聯繫,一收到風哪裡有靚茶就收來,先經過內地同事試味,達到陸羽的水平的話,就送到香港,再試,並反覆調配茶葉比例,務求做到四十年如一的陸羽味道。譬如普洱,便混合三四種普洱茶葉,有些取其色,有些取其味,有些取其香,取長補短,才能做出好的茶包。

陸羽的茶葉大多來自雲南的頂級茶莊的茶碎。
茶葉都藏在紙筒內,不用膠筒,因避免吸味。
My Cup 是陸羽經營的斯里蘭卡紅茶品牌,曾遠在中東都有分公司,現在已經停售。
掛牆鐘是當年My Cup的相關紀念品,因此寫上阿拉伯文,

茶葉來到葵興廠房,還有很多處理程序,清洗、切割,每塊茶葉約1.5毫米,視乎不同茶葉而定。如普洱及鐵觀音,就需要切得更碎,令顏色更易泡出。切好茶葉,再用風機吸走雜質,之後才可以混茶,「整個混合程序大概需要三至六個小時。」吓?不是撈勻就可以了嗎?「不,因為要混合得非常融和,需要極長的時間,而且途中還要吸走細微的雜質,確保茶葉安全食用。」

廠房內的古董混茶機器,他們在八十年代從日本靜岡縣運過來,花了30萬元買機和組裝,當年很貴,想不到機器能沿用至今,貴也有價值。想不到每包兩克的茶葉背後,有多少功夫對不?

茶包除了茶,就是包,很純粹。兩者都要做得正確精準,所以陸羽採用的雙囊長方形茶包,堅持用英國或德國的過濾紙,雖然價錢比大陸貨貴三分一,但質素穩定。早於80年代已用沒有書釘的包裝技術,連阿拉伯國家都有不少廠家來港取經,了解他們的生產技術,王氏認為「始終是放入口的東西,有金屬,就是不好。」過得人過得自己,自然飲得安心。

茶包機來自阿根廷,經廠長改裝後,更方便員工使用。機上設有由廠長親自置上的倒後鏡,工人仰頭一看,便知機內茶碎是否足夠。
廠房現時以全自動化機械包裝茶包,一組機處理一款茶。
這種疊紙盒的方法也是工廠的藝術。

樽裝冷泡茶的新時代

前人種樹,後人飲茶,王芝泰種下的陸羽,十年前落到仔仔王廷的手上,他雖然芨負英國唸書,但從小就做「promoter」 ,跟住爸爸到處去賣茶,絕不驕縱,在英國讀書時已經自己白手興家,而接手家族生意,只能小心、慢慢地改變。譬如logo就請新一代的書法家青山逸橋題字(前名青山不墨),但是包裝顏色變化不大,始終是四十年老品牌,一下子改太多都怕顧客接受不了。

由上至下由左至右,可看出陸羽三代的包裝。

王廷遂決定另開新副線賣樽裝冷泡茶。「20年前,爸爸都有諗過出樽裝茶,但始終喜歡天然嘢,結果打消念頭。」到現在樽裝茶氾濫的年代,他還推出,自然有賣點才敢做:日本靜岡縣百年茶園的綠茶及玄米茶,把咖啡因降低了75%,包在三角茶包內,一分鐘就出味;怕膠樽有塑化劑,特別找來一款採用日本物料、在保加利亞製造的水樽,質素屬BB奶樽級,通過歐盟認證不含雙酚A成分。

「一整個貨櫃的水樽由保加利亞抵港時,海關都覺得好奇怪,點解會咁輕?原來有個傻佬運空膠樽來香港。」取歐洲而不用平價的中國大陸樽,無非都是怕食物安全。

新的冷泡茶都在香港製造。
陸羽推出冷泡茶迎合潮流,隨茶包送茶樽,方便而環保。

一包茶包,一瓶冷水,浸一分鐘,搖30秒,便有清香的綠茶,相對傳統泡茶,可是快得多,但味道絕對不差,膠樽又可重用,用過真的覺得沒有需要買一次性用的膠樽茶。「冷泡茶以凍水沏泡,較難出味,我們選用金字塔形的茶包,裡面空間較大,利於讓水流沖入茶包,讓茶味盡出。」他笑說自己日日飲,半年竟瘦了20磅,應該是綠茶消脂瘦身的效果吧。

王廷說冷泡茶用暖水沖亦可以,茶包浸泡最多兩分鐘便可取出。

王廷說今年公司的營業額比起沙士更差,但相對同行已經較好。原因可能是從來都在香港設廠,為香港人服務,影響較小。未來仍然滿有計劃,會物色地舖搞茶飲店,又會與美國藥廠合作,推出保健功能茶,繼續與香港人迎難而上。

王芝泰已經退下火線,但每星期都回office。公司長期都是放蘋果日報,王芝泰回到公司,多數先喝咖啡(不是茶)和看報紙。
王氏兩父子都有名人相,一位似夏雨,一位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