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有兩幅結合欄桿與書法筆劃的立體藝術橫額現身元朗街頭,驟眼看似殘缺,但倒頭一看,「自由」、「真相」二字當即映入眼簾,其創作者是當時身任元朗區議員的藝術家陳敬倫(K Sir)。時隔將近一年,被逼捨下擔子的他沒有放棄社區,卻選擇另覓方式保留香港地道文化:開發繁體字體「爆北魏體」並透過眾籌推出,希望將本地招牌常見的北魏體永久保存;劍指一百萬台幣的眾籌計劃在十多天內達標,K Sir卻說100%達標只是起點,他有著更大的「野心」。
文:Layne
圖:Layne、受訪者提供
藝術家與土炮字體結緣
「一直以來,我的設計都不是行抽象路線,因為我發現香港人對藝術不太理解,太抽象的話,他們難以消化,沒有共鳴感。所以我的(橫額)字體,是在抽象與傳意能力間取得平衡,讓人在十秒後才理解其含義,這種茅塞頓開的感覺在藝術上很Powerful。」成為元朗區議員前曾任設計師,又曾赴美學「藝」十年的K Sir在學時專修藝術,對箇中三昧自是了然於胸,「所以這可算是一次契機,自從創作了這款字體藝術裝置之後,我陸續在Facebook專頁發佈了許多與文字有關的作品,漸漸發現中文字體的獨特美感。」
加上K Sir育有三名子女,為陶冶他們的性情,他不時會尋訪充滿本土味道的古蹟名勝與子女同遊,而在文物徑遊歷期間發現自己對古老建築上的文字與圖案別具感觸,自此,他走遍了自己的出生地——元朗。隨著步履增進,K Sir開始留意到五十至七十年代的中文字體,特別對村屋、舊舖招牌的古字情有獨鍾,「這些字體的土炮感特別有Feel,當時未有電腦,人們要追求文字的美學便只能靠不斷改進筆觸、培養風格,完整中帶點瑕疵,這就是我所謂的土炮感。」
「直至某天我去到葵涌,目睹一塊巨型招牌,足足有十七隻字大字,當時我深受震撼,由那刻開始真正開始鑽研、上網查找資料,才發現那款字體稱為『北魏體』。」K Sir坦言當時仍未對「北魏體」有任何了解,只希望能夠拍下香港仍存在的舊事物,日後再用當代藝術展的形式,將舊香港文化用全新的演繹方式表達出來。
遊行間情陷北魏體招牌
聽落似乎發展方向應向「講古佬」靠近,怎會成了北魏體「傳人」?「我想是因為早兩年的遊行,讓我多了許多在港島區行走的時間。以前從來未試過在港島瓹窿瓹罅周圍行,但正因為遊行期間人潮不時走走停停,東張西望之際發現了很多好勁、好爆的書法招牌,尤其是著名北魏體書法家區建公所寫的北魏書體招牌,我覺得好正、好有味道,極能代表到五十至七十年代香港的霸氣,而北魏書體勾畫別具特色,加上嗰支旗仔上面的八隻字都是這種字款⋯⋯」於是北魏體成為了K Sir決意要留存的香港字體。
雖說如此,但重塑北魏體已有前車——陳濬人著手修復的「北魏真書」,為何要「重蹈覆轍」?「在我著手研究北魏體時,有位字體設計師朋友主動聯絡我,提出可將作品放上香港字體設計群組,接而又問我有沒有興趣造出一套字款。上網一查才發現原來已有另一位設計師(陳濬人)造緊,但他主要用抽絲剝繭的當代方式造字,只保留字體精髓,去除了書法的毛筆痕,而我則希望用保育角度『造字』,將以前未有人著手重塑的招牌大字100%還原、活化,所以那刻我覺得試下無妨。」
一句「試下無妨」,耗費了K Sir無數個小時,集合五十多位不同風格的書法家字跡,從中歸納出北魏體的規律與筆法。他先要搜集香港各地北魏體書法作品,再用軟件勾勒出其輪廓、字腔(筆劃所包圍之留白空間),配以藝術家觸覺與想像力將筆劃重現,最終K Sir揣摩出要統一筆劃粗度、質感、勾畫特點的做法。在他所造的「爆北魏體」,粗幼比例比原有的北魏體更豐腴,K Sir將之稱為「爆」,而為了廣告業界能重用這款字體,他特意將字體做成一體成型:99%的文字部首與部件相接,方便雕製字牌時一氣呵成,字字連成一體,強調其實用性。一日造十多字,至今K Sir不知不覺間已「砌」出了接近2,000個「爆北魏體」字,距離8,000個中文正體常用字不遠矣。
以字發聲 成為「路牌」開荒牛
「其實開設眾籌是因為台灣嘖嘖眾籌平台主動接洽,他們認為我設計的字體很有潛力,便提出想我在他們的平台進行眾籌。」既有伯樂,千里馬又怎會吝惜腳步,K Sir一於參考之前平台成功集資的案例,以一百萬台幣作起步,「其實這一百萬扣除稅項與平台8%手續費,大概有22-23萬港元,除開9個月的工作時間,大概每個月有接近25,000港元,我們稱作基本生活費,用作支援生活、工作的日常開支,這樣我就可以專心致志地完成這個字款。」
目前眾籌已100%達標,字體預計將於明年9月推出,但K Sir卻表示這只是起點,「你見我之前都是做『社區整容』,將元朗區執返靚仔,雖然我現在沒有這個職能,很難在社區發揮到原來的作用,但是現在造字卻能夠『以字發聲』,保留本土文化之餘,亦希望嘗試在社區內路牌殘舊或欠缺路牌的地方,增置以『爆北魏體』寫成的指示牌,例如我之前亦曾在南生圍『加料』,又試過與小朋友聯手製作五組字來指引途人前往博愛醫院,讓社區多啲特色、多啲美感,亦算是為本地社區出一分力。」
輾轉做過設計師、視藝老師、區議員,如今重操故業成為字體設計師,心態上有什麼轉變?K Sir笑言道:「老實說,做返設計係做緊自己好鍾意做嘅嘢,以前做區議員的時候有很多『豬頭骨』,有些政見不同的街坊會夾硬塞嘢畀你做,唔做又唔得,又不能夠將自己做過的事大肆宣揚,許多『骨頭』都要自己哽,無時無刻都有種精神壓力。」K Sir接而表示,改換行頭之後,既能做自己心愛的事業,讓字體在社區發揮實際作用,亦能為自己喜歡的社區帶來更多美感,實在最好不過。
全新字款重燃舊香港文化
「其實我有一個方向,我希望將廣東歌的歌詞以『爆北魏體』在社區重現,九龍皇帝是執著於自己的某一個心結、渠王是賣廣告式地不斷Copy Copy Copy,那為什麼這麼『到肉』的廣東話歌詞不能在香港的街頭角落、山頭野嶺出現呢?無論是刻或雕也好,總之希望令香港更加好玩,多啲景點、打卡位,最重要的是那句歌詞能為香港人帶來正能量。」K Sir言談間流露出他的「野心」,就是要將這重塑經典的「爆北魏體」發揚光大,他認為今時今日的香港人太多負面想法,希望藉著這種富含舊香港人霸氣、魄力的字體為香港帶來新氣象,形成一種新的街頭文化。
除此之外,K Sir亦希望這款字體能夠真正重新用於招牌之上,「因為我發現,有好多藥材舖、跌打舖夠膽死用啲明體字做招牌字體,我認為完全唔襯呀!好希望在字體完成後,能夠與不同店舖建立聯繫,甚至可以去跟進整個Project,為不同的店舖進行字體設計方面的創作。有不少『爆北魏體』的支持者都表示,很期待它的誕生,因為他們許多時候都是Sell緊復古事物,但卻沒有一種具代表性的字體能夠用作宣傳,所以他們對此都寄予厚望。」
面對香港許多舊事物日益消散,K Sir認為字體設計是一種全新的「備份方式」:「香港有一些比較脆弱的舊事物、古蹟很難留住,那麼我們便有責任用第二種方式去留低佢,有人會做微縮模型、有人會用攝影,而我則是用『造字』,大家盡可能去用不同方法留下香港的歷史與文化,令我們下一代至少知道以前曾經有的光陰片段、記憶,讓他們有機會重拾當年香港的『影像』。其實這是一門十分厲害的文化產業,所以我希望點都『鬥』掂佢。我唔係想發達,只係想搵到份糧,享受樂趣之餘,亦對社會有貢獻,這樣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爆北魏體」眾籌計劃】
截止日期:2022年2月3日
預計上市日期:2022年9月30日
網站:bit.ly/3GOm1uE
Facebook:爆北魏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