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不算白鐵artist?唔知喎,我係貪玩啫!」自70年代尾從事白鐵工程的俞國強師傅,十多年前開始與不同機構合作,教人製作各式白鐵工藝品,既有唐樓常見的舊式信箱,亦有創意家品和飾物。
雖然白鐵被時代淘汰,塑膠取而代之,但不代表打鐵手藝用完即棄,價值就此歸零。什麼驅使俞師傅落力推廣白鐵?「我淨係識做呢樣嘢吖嘛!」明明開班授徒樂在其中,他卻笑笑口,說得輕描淡寫。眾多學生之一余兆枬(Naam)做產品設計出身,甚至將白鐵應用在自製的咖啡炒豆機上——白鐵,都可以好有型。
文:凌梓鎏
圖:凌梓鎏、受訪者提供
白鐵式微 從工藝創作找到樂趣
「白鐵器具製作技藝」被列入政府「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清單」,屬傳統手工藝類別,行業全盛於60至70年代,難怪Naam說:「我遇過現時的初中生,他們完全不知白鐵是什麼。」或者你都未能精準說出,白鐵泛指鍍鋅鐵片,除了用來製作冷氣風喉,白鐵製成的信箱、飯枱盤、水桶等日用品,更在60至70年代廣被大眾使用。
俞師傅18歲時經父親友人介紹入行,「大概是70年代尾吧,我做抽風系統和冷氣的白鐵風喉。80年代風喉需求很大,因為開始興建好多高樓大廈,又流行玻璃幕牆,密封的寫字樓一定要有抽風系統。」當價廉量產的塑膠產品興起,白鐵家品便被取代,到千禧年後,風喉亦因成本較低而北上製作,本地打鐵行業早已式微。
「風喉在大陸『開料』(量度鐵片尺寸、畫圖樣、裁剪等步驟),運來港由我們裝嵌囉。現在我都有做㗎,但不是日日有工開。」其餘時間,俞師傅的身影常見於各機構和學校的白鐵工作坊,機緣巧合當上導師,始於十多年前獲保育工藝的灣仔藍屋邀請。「我不是做家品出身,當時膽粗粗試吓囉!細個入行沒諗喜不喜歡白鐵,純粹靠呢行搵食,收工就收工,不會去想白鐵能做什麼。做工作坊發覺原來有嘢玩吓㗎喎,自己諗到乜都可以做,因白鐵能摺出很多形狀,相比塑膠它雖然較重,但更耐用。」
俞師傅製作過形形色色的信箱、桌椅、櫃、針孔相機等,Naam前年參加賽馬會「傳・創」非遺教育計劃跟他學藝,同樣覺得白鐵好過癮:「鐵片與鐵片不用硬生生揼一口釘進去,都能扣合起來,有點像木材入榫的感覺。」這個工序稱為「扣骨」,將兩塊鐵片各自揼出摺位,相互扣接,再把駁口搥平。
用雙手製作的意義
因賽馬會的非遺教育計劃,Naam還跟隨俞師傅走進中學,一起做白鐵導師。「有位小妹妹裁剪鐵片時,剪得好辛苦,講笑問我,『人哋畀幾多錢你去做呢啲嘢㗎?』幾好笑。當然,也有些學生很投入去學,覺得輕鬆開心。」又拿鎚又拿鉗去揼揼砌砌,其實不分年紀,都有人視為苦工,但手工藝的獨特性,正來自靠我們雙手去做。
曾在理工大學讀工業及產品設計的Naam,小時候已愛自製玩具,有位在傷健學校做木工導師的父親:「我喜歡動手製作物品,都有受他影響。而且我覺得不只用白鐵,人是需要有能力create一些東西出來的。香港很奇怪,若家裡有物件要修修補補,很多人一竅不通。」他提起多年前去菜園村,最難忘村民有很多自製器具。「不是說所有嘢都要手製,但了解物件背後的運作概念,對我來說很重要,而白鐵是其中一種能滿足我的工藝。」
近年做slasher的Naam,既是咖啡師也是設計師,成立Handyman Roasters工作室做與咖啡烘焙、產品設計和金工相關的創作,連炒豆機都自行研製。考慮到食品安全,炒豆機所有接觸咖啡豆的部分,物料均為不鏽鋼,另以耐熱的白鐵製成外殼,俞師傅都讚:「幾好吖!唔錯。」設計產品多年,他很慣用電腦繪圖。俞師傅笑:「我唔識用電腦畫圖㗎!」將一塊塊鐵片由平面製成立體物品,尺寸只靠人腦作預算,Naam嘖嘖稱奇:「這是經驗,所以他是師傅囉!」
【賽馬會「傳・創」非遺教育計劃周年展覽 2021/22】
日期:即日至2022年8月28日
地址:灣仔港灣道2號香港藝術中心賽馬會展廊(地下至四樓)、張靜蘭實驗畫廊(三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