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六月香港變天之始,筆者亦展開夢寐以求的西伯利亞火車之旅,現在想來一年前的事卻彷如隔世,除了因為疫情讓旅遊停擺、世界變了樣,當時遊畢俄羅斯順道一訪的白羅斯,亦由幾乎無人知曉的名字,變成挺身對抗極權的勇氣象徵,那充滿既視感(déjà vu)的畫面在地球另一端上演,讓我回想起與白羅斯短暫卻充滿驚喜的相遇。
夾在俄羅斯、波蘭、烏克蘭、立陶宛和拉脫維亞中間,Belarus這個東歐內陸小國在中文世界一直被稱為「白俄羅斯」,甚至有不少人不知道它是個獨立國家,或是以為另有黑俄羅斯的存在。其實它在1991年自蘇聯獨立成國,有自己的民族及語言,為了擺脫俄羅斯的影子,其駐華大使館在2018年發文:「白羅斯而不是白俄羅斯」,終於為Belarus正名為其實更符合譯音的「白羅斯」,但俄羅斯的巨大影響卻沒有奇跡地一夜消失,這一點作為旅客未入境已能深刻感受。
文、圖:麥雨
沒有入境印章的旅程
去年遊畢俄羅斯後打算往波蘭進發,由於中間會經過白羅斯,所以打算順道一遊這個冷門神秘的國度,知道當地對特區護照持有者提供30日免簽證入境安排後,便安心以為邊走邊想再決定行程也可以,誰知後來在網上旅遊論壇發現旅客在白羅斯與俄羅斯之間的過境安排極為複雜。
原來兩者之間的國界不設邊境檢查,兩國人民可自由跨境,但對來自第三國的旅客來說,就是沒有經過檢查就入/離境的狀態,兩國卻沒有簽訂像《神根公約》般互相認證旅遊簽證的約定,旅客跨境安排實行上相當困難,於是當局最近決定直接不讓免簽證旅客跨境。
當時筆者查到的資料相當含糊,並非如現在般決絕一刀切,大部份網友均表示唯一可以跨境的辦法是經空路自莫斯科飛到白羅斯首都明斯克(Minsk),我亦曾電郵向兩國大使館查詢,卻只得到模梭兩可的答案。於是我決定採用大家推薦的方式飛到明斯克,結果落機後發現此航班被視為內陸機,根本沒有邊境檢查,我亦只能就此展開沒有正式入境的白羅斯之旅。
明斯克 見證前蘇聯氣息
幾乎所有介紹白羅斯的旅遊資訊,都會為它注下一個現在看來極其沈重的注解——歐洲最後一個獨裁政權。作為一個匆匆過客,當時沒有充份理解這個身份的重量,只期待親眼見證眾多史太林式共產建築,以及訴說二戰歷史的衛國之戰博物館,最後反而被白羅斯的摩登整潔、人民的親切開朗所帶來的驚喜震憾,確是意想不到。
二戰時期納粹德軍與蘇聯激烈交戰,夾在中間的白羅斯成為戰爭最前線,是蘇聯加盟共和國中受破壞最嚴重的地區,約三分二的城市、超過100萬幢建築物被摧毀,明斯克幾近被夷為平地,戰後重建正是史太林式建築全盛之時,所以城市的大部份風景都由這些巨型又具極氣派的建築、寬廣的道路及廣場組成,白羅斯更不時被稱為保留了最多蘇聯記憶的國家。由位於火車站前的明斯克之門揭開序幕,勝利廣場、國立白俄羅斯美術館、國家圖書館,到獨立廣場以及廣場上的政府大樓和列寧像,都是通往過去的時空門。
二戰傷痕 人民不敢忘記
步行漫遊市內看建築之外,遊明斯克一定不能錯過的,是展示二次世界大戰傷痕的白羅斯衛國之戰歷史博物館。對前蘇聯成員國來說,二戰是他們「偉大的衛國戰爭」,而白羅斯因為地理位置及種種因素而成為最慘烈的戰場,歷時三年的戰爭奪走了全國三分之一的人口,可以想像這場戰爭在這裡留下何等難以磨滅的傷痛。
博物館分成24個主題展廳,展出超過8,000件珍貴展品,包括相片、文件、個人物件,訪客可以從中了解當時的生活、抗戰的情景,以及幾場重要戰役的慘況,從身處東部戰線水深火熱的視線,回望這場人類史上最可怕的戰爭,讓歷史更立體地保留下來。
冀盼自由 波羅的海人鏈再現
縱然鐵幕時期的老建築是明斯克的賣點,這個城市給我的感覺卻是開明又現代,幾乎看不到垃圾,人們亦時常面帶笑容,親切溫度剛剛好,作為旅客感覺安全,洗費又便宜,加上遇到因我已用完當地貨幣而代付郵費的好人,所以印象非常之好,原本還打算有機會的話,下次可以一訪另外兩個重要城市Brest及Grodno,只可惜離起行遙遙無期。
現在只能遠遠為抗爭進行中的當地人送上祝福,因為執政26年的總統盧卡申科在8月9日的大選後宣佈再度高票當選,而引發當地一連串反對選舉不公的示威,後來更因暴力鎮壓激起民慣,現在已變成規模前所未有的反政府示威。前路仍然困難重重,希望白羅斯人民可以爭取到他們值得擁有的自由與公平選舉,再訪之時可以看到他們的全新面貌。
備註:根據現在白羅斯政府網頁的資料,享有免簽證的旅客只限經明斯克機場抵達及離開,俄羅斯的航班不包括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