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

全城Arts Tech熱|媒體藝術家林欣傑:Arts Tech是萬能key還是藝術?

近年全港Arts Tech熱,都說最密密獲邀做創作的本地媒體藝術家,非林欣傑(Keith Lam)和梁基爵(Gaybird)莫屬。Keith做媒體藝術十多年,笑說頂多聽過Technology Arts(科技藝術),從未聞倒過來寫的「Art Tech」——字面似指為藝術所開發的科技,重點不在藝術 。「這個term是石頭爆出來的,只有香港這樣叫。仲要係Art而非Arts,後來大家才改返!Arts Festival的Art字都有s啦。」 

所謂「爆出來」是2020年施政報告提及推動「Art Tech」,預留一億元「進行科技與藝術互融的發展和推廣計劃」。Keith形容Arts Tech自此變萬能key,大家做藝術項目紛紛加點「科技」進去,攞funding更有望,「現在幾乎每月都有相關的show,數量一多,質素自然參差,但的確令更多人認識媒體藝術。」  

文、圖:凌梓鎏

Keith最近有份策展及參展的《萬物有靈:藝術與科技共生展》,展示媒體藝術作品,國際藝術家陣容包括日本音樂巨匠坂本龍一。

用直播新聞「曬」植物的TTTV Garden

叫媒體藝術、新媒體藝術或科技藝術都好,Keith口裡就是不說Arts Tech。他拒絕為tech而tech,而所謂媒體藝術(泛指以媒體科技如電腦等創作的藝術),「對我來說就是創作,咁啱我用的工具是電腦,自然被稱為媒體藝術。我大學讀information system的,識programming和electronics,後來獲獎學金去外國,才正式讀新媒體藝術碩士。」很多人對藝術的籠統印象,是創作者表達情感,他笑:「但我份人不太多愁善感,比較喜歡用作品講意識形態,多於個人感受。」

arts tech,林欣傑,媒體藝術,白南準,hkdi,hkdi gallery,tttv,crt,led,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節,萬物有靈:藝術與科技共生展
在Keith的工作室,隨處可見他的創作工具MacBook和iPad。

他說大學時副修文化研究,讀了滿腦哲學,成為至今受用的創作素材。現於香港知專設計學院舉辦的《萬物有靈:藝術與科技共生展》,探討藝術如何與科技共存,以及人與大自然的互動,Keith有份策展,也是多位參展藝術家之一。他的作品《TTTV Garden》,靈感來自南韓「錄像藝術之父」白南準1974年的藝術裝置《TV Garden》。「當時他將多部電視與植物放在一起,呈現大自然與科技交織的世界。現在過了那麼多年,電視已由CRT(「大牛龜」顯像管)變成LED了,科技變化很大,令我想,它會否影響植物的成長?」

坊間流行用LED燈以助植物生長,TTTV Garden以同樣道理,改用多部電視的LED屏幕光源「曬」植物,有的播著24小時新聞直播,有的播著由直播數據轉化而成的假「天空」畫面。「我想用展期這幾個月,看看植物會生成點,是一個實驗來的。」展覽場刊中提到,作品中的電子媒體除了飼養資訊給大眾,同時也為植物提供光源——看著TTTV Garden的植物,在被設計出來的環境中成長,引人深思。 

arts tech,林欣傑,媒體藝術,白南準,hkdi,hkdi gallery,tttv,crt,led,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節,萬物有靈:藝術與科技共生展
《TTTV Garden》(圖片來源:HKDI Gallery)
arts tech,林欣傑,媒體藝術,白南準,hkdi,hkdi gallery,tttv,crt,led,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節,萬物有靈:藝術與科技共生展
除了去展場,觀眾還可在直播平台Twitch實時看植物每分每秒的成長,以及人工「天空」的演變。(圖片來源:HKDI Gallery)


香港要「追落後」

隨著近年政府大推Arts Tech,並將東九文化中心定位為「藝術科技重鎮及培訓搖籃」,計劃於今年起分階段啟用,全城湊Arts Tech熱,Keith總結是好事,即使公眾和政策體制內,很多人仍對媒體藝術的概念不清。「不過多了相關展覽,多了人討論,始終是好的。只是要慢慢教育、要fix大家對媒體藝術的觀念。」他笑,「例如今時今日,仲有唔少人以為媒體藝術,就一定是互動的!」 

其實80年代香港已有藝團「Videotage」推廣錄像和媒體藝術,本地首個專注於新媒體藝術的年度藝術節「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節」(下稱微波),亦由1996年舉辦至今,一直默默耕耘。相比現時大家會對Arts Tech議論紛紛,2007年Keith開始活躍於媒體藝術創作時,「微波已做了很多年,但公眾沒關注,是很小眾的,實情它在國際間頗具指標性。」他2007年參展微波的作品《Moving Mario》,翌年更在新媒體藝術界的奧斯卡「奧地利電子藝術節」(Prix Ars Electronica),獲互動藝術組榮譽提名。

《Moving Mario》曾於荷蘭、英國、台灣等地展出。



那些年香港幾乎沒什麼媒體藝術展,Keith與好些藝術家變相往外跑,不斷去海外參展。「當時台灣、韓國甚至日本,會仰慕香港的媒體藝術,因為別人在海外看得到我們的作品,在港反而沒機會展出,香港人也就不認識。」十多年後的今日,他覺得:「香港反過來要向其他地方學習了。當台灣曾有白皮書,去提問是否需要一個專做digital art的museum,而後來2009年真的成立了臺北數位藝術中心,香港卻到而家都冇。終於近年說東九要做Arts Tech,慢了人家十多年,用股票術語說就是『追落後』,其實香港有排追㗎。」

arts tech,林欣傑,媒體藝術,白南準,hkdi,hkdi gallery,tttv,crt,led,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節,萬物有靈:藝術與科技共生展
Keith近年活躍於港台兩地,圖為數月前他在台灣發布新媒體表演藝術作品《城市景觀即訊息》 ,用M1 MacBook Pro做程式編碼,把不同香港城市景觀轉換成40萬個3D點雲數據,即時運算及生成動態視效。(圖片來源:Apple) 
當時在台中的Keith,除透過5G網絡與身在台北的另一位藝術家同步演出《城市景觀即訊息》,亦利用iPad Air和Apple Pencil與數據圖像作現場互動。(圖片來源:Apple) 

【《萬物有靈:藝術與科技共生展》】

日期:即日至4月2日10am-8pm(逢星期二休館)
地點:將軍澳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HKDI Gallery 
網站:HKDI
FB:HKDI Gallery

Keith Lam

網站:keithlyk.net 
IG:@keithl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