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同志議題的導演楊曜愷,前作《叔.叔》講男同志黃昏戀,新作《從今以後》則以暮年女同志為主角,坊間戲稱此片又名「嬸嬸」。入場後,就明新戲沒改錯名。
楊曜愷曾長居外國,英文至今是他最自如的寫作語言。《從今以後》名字源於他想的英文戲名「All Shall Be Well」,意指「一切會好」,是點題式的反諷。電影講述一對年長女同志相依半生,甚至與家人樂也融融,但其中一人離世後,遺下的家庭關係是否all shall be well?未必。香港法律不承認同性婚姻,足以令戲中家人關係變質。其實不只性小眾,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揭開總人性盡露,是此片引人深思之處。
文:凌梓鎏
圖:《從今以後》官方提供、網上圖片
⚠️注意:以下內容含有劇透
反思既善且惡的人性
《從今以後》正式上映前已掀起話題,先摘下今年柏林影展泰迪熊獎(最佳劇情片),是國際著名的同志電影殊榮,繼而成為月前香港國際電影節的開幕電影。戲中演同性愛侶的是《叔.叔》演員區嘉雯,以及久休出山的李琳琳——年輕一輩或者不知,她是《白日之下》姜大衛捧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時,在台上所致謝、結婚50年的太太。相守大半生是什麼概念?《從今以後》就以細水長流的平凡生活揭幕,爽直的Pat(李琳琳飾),姿態和財政上是一家之主,Angie(區嘉雯飾)相對温婉,塗潤膚膏時自然而然會擦一點在老伴臉上。
相比《叔.叔》,《從今以後》拍法更平實,有不少沒對白的場面,戲味盡在氛圍中。Pat與哥哥(《叔.叔》男主角太保飾)一家關係親密,Angie早融入家中,中秋做節飯聚,畫面甚至比現實中很多異性戀的家庭更和洽。電影列李琳琳為「特別演出」,透露了她戲份不多,卻無減其角色重量。Pat突然離世遺下Angie,始進入戲肉。兩人居所是Pat的物業,但她沒立遺囑,香港亦欠法律承認同性伴侶身份,遺產只能歸血親哥哥。
Pat哥哥一家幾十年來視Angie為親人,但面對各自的經濟壓力,都私心漸起想「上車」,蠢蠢欲動收回Angie住了半世人的單位。這種家人關係的急轉直下,的確在某些伴侶逝世的女同志身上發生,是導演楊曜愷做前期資料搜集時的發現。如果家人「變臉」的開脫藉口,是法律和社會觀念「都冇話同性係真正伴侶啦」,那大家心底其實有多接受同性戀?再宏觀點看,人性從來既善且惡,是《從今以後》寫實之處。戲中家庭成員的角色,沒誰是非奸即忠的,大家心裡糾結又互相角力,不只同志群體,普羅觀眾亦能代入其中反思。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老實說,無關乎性取向,生前安排身後事,立好遺囑很重要,也是愛的表現,免卻身邊人的煩惱。香港同性婚姻尚未合法化,整體同志平權更是路漫漫,同志的愛情與生活總有不容易的地方。本身是同志的導演楊曜愷,由《叔.叔》到《從今以後》均自編自導,前者拍深櫃男同志,後者談出櫃女同志,呈現了性小眾各有鬱結,就如名作家托爾斯泰的小說名句所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從今以後》是一齣樸實細膩的電影,層層遞進滲出情感與張力。死亡突然而來,但沒眾人淚崩的畫面,「爭產」也沒大吵大鬧的戲劇性橋段,飾演主角Angie的老戲骨區嘉雯,舉手投足盡顯內心戲。愛巢滿載回憶,Angie固然不想搬走,但驅使她爭取單位的,更多是不甘半生同性情緣與身份,就此兒戲地被社會否定。曾經的家人原來最終視她為外人,愛侶的骨灰如何安置不由她作主,參加喪禮也不能站於家屬位置,是在傷口上灑鹽,令觀眾思考性小眾的權利。
導演楊曜愷說過,《從今以後》不是一齣有續集味道的「嬸嬸」,由前作《叔.叔》延伸的,是對「家」的反思。戲中Angie獲一班女同志朋友扶持,有chosen family(「天選家庭」,指沒血緣關係的人如家人般互相支持)的意味,與伴侶Pat的原生家庭對她的態度成對比。順帶一提,Pat哥哥一家的選角不俗,女兒由憑《毒舌大狀》入圍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的廖子妤(Fish)飾演,兒子及女友分別由《白日之下》梁仲恆和梁雍婷擔綱,梁雍婷更剛憑《白日》獲金像獎最佳女配角。不計獨立電影和短片,會進入主流觀眾視線、以女同志為主題的香港電影寥寥可數,《從今以後》值得入場支持。
《從今以後》(All Shall Be Well)
導演:楊曜愷
演員:區嘉雯、李琳琳、太保
片長:93分鐘
上映日期:5月1日
Facebook:從今以後 All Shall Be 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