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社會的未來,青年人面對的處境與需要,都是大眾值得關心的課題,尤其身在變幻莫測的社會大環境,年輕人更容易因為種種壓力與張力,感到迷惘而失去方向。為鼓勵大眾更加關注本地青少年,突破機構延伸50周年主題「憑信堅立向前」,於6月6日至16日假中環大館,以突破50周年《在這裏為彼此 #HereWeAre》為題,舉辦展覽、青年交流及研討會等多項活動,突破機構副總幹事及項目負責人林偉漢(Wilson),以及有份創作油泥雕塑的Lucei,分享活動如何呈現年輕人的獨特與可塑性,並在互為彼此的關係網之中,模塑青少年自我的身分價值。
文:過路人
圖:過路人、突破機構
青年生命的獨特與多元
以「在這裏 為彼此」為主題,透過舉辦展覽、青年交流及研討會等多項活動,連結社會不同夥伴,與青年一起探索未來新方向,Wilson談及展覽名稱的構思來由,箇中理念也是希望讓青年人參與更多,從而好好表達心目中的自己。「『在這裏』,就是香港這個地方,一個我們成長與喜歡的地方,也是機構一直專心服侍的地方;而『為彼此』就是互相看見,彼此其實相連互補,也會為著這個城市,一起去走新的路。」
展覽共分三部分,嘗試透過數據整理、藝術創作、模擬體驗、現場交流, 呈現香港青少年的追尋與不安,掙扎與期望。「突破」團隊從研究所得的數據,整理出影響青年人成長的幾個重要領域,包括人口結構、精神健康、學習與工作、生活態度、網絡新生代。然而,比起單以數據呈現,邀請50位背景不同的青年人,以「心目中的自己」為題,各自創作一個尚未完全成型的油泥塑像,Wilson覺得更能立體呈現他們生命中的獨特和可塑性。「數據可以講述一個層面,但不能取代青年人自己所說的東西,之所以用上『我心目中的自己』這個題目,也是想將數據與藝術放在一起,讓青年面貌更立體地表達出來。」
油泥比喻青年,不斷塑造再形成
至於採用油泥進行創作,Wilson表示最主要的原因,是這種物料既不像陶瓷,也不像玻璃,完成創作就會定型;反而看似堅硬的外表,稍為加熱卻能轉出無窮變化,就像一個青年人的狀態。「如此不斷被塑造,不斷可以再去形成、再去發展的狀態,就像青年人擁有很多面貌,同時也很獨特,油泥正好能夠比喻他們的特質。」
在創作的夥伴導師引領下,青年人從零開始認識油泥塑像,並由此塑造各自心目中的自己。期間,Wilson都有不時反覆來回,觀看不同青年人的創作過程,當真正了解到他們如何透過藝術表達內心想法,箇中感覺讓Wilson相當難忘。「記得看到其中一位青年,不斷在自己雕塑的臉部,又挑又刮,我心裡很自然在想,這位青年人是否感到不開心,或正面對甚麼困難?然後,當每位青年人完成創作,選取形容自己的詞語,我看到他分別寫到『imperfect』(不完美)、『beloved』(被愛)、『shaped (by God)』(被神所陶造),那刻自己好像叮一聲,很受感動,從本來對他的擔心,到改變了自己的視覺,放下前設反而跟他多了一種共鳴,或是一種共感,讓我很安心,也是我最難忘的。」
讀寫障礙,與別不同
夢想在藝術方面有所發展的Lucei,是展覽50位創作油泥塑像的青少年之一。過往多以平面繪圖進行創作的她,這次有機會接觸油泥的創作物料,讓她覺得更能立體呈現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我創作的油泥雕塑,有兩隻別人的手掩蓋自己嘴巴,我將其移開是要展現自己,別人遮到我的眼,我就將其突出睜大一點,即使別人擋著我,不讓自己表達,我也要做自己展現給你看。」
初次接觸油泥,雖然雕塑出來的成品與想像略有不同,但Lucei仍很滿意現在的效果,覺得已經足以好好表達自己。患有讀寫障礙的Lucei,坦言曾經因為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感到沮喪與不開心,慶幸家人沿途一直支持,讓她得以保持信念,繼續前行。「起初還沒發現有讀寫障礙,不明白自己為何與其他同學有所不同,家人尚未知道這個情況時,大家捱得很辛苦,但最後發現了這個狀況,彼此一起並肩作戰,一起面對,過程雖然漫長煎熬,但家人給了我很多支持,令我更加堅信自己,前面的路,就算不知會如何,都不會是最壞的。」
這次以「我心目中的自己」為題進行創作,Lucei聯想到的兩個形容詞,分別為「unique」(獨特)與「crazy」(瘋狂),哪怕心目中想做的自己,與表現出來的自己有所不同,但Lucei仍為當下的這個她感到自豪。「有時自己的想法會很跳脫,也比較瘋狂。回看自己過往分岔路的選擇,例如沒有像其他同學般考DSE,反而讀設計與藝術的專科,又覺得這條路可能更適合自己。」
為彼此為城市,尋找新的可能
展覽除了包括青少年創作的油泥塑像外,另外兩個主題區域的部分,還有成長中的張力體驗,以及透過13個單位回應處境需要的青年分享平台。在製定展覽的方向與活動時,Wilson表示團隊蒐集得來的數據,也為他們帶來不少啟發。「我們透過不同的數據,看到青年人面對形形式式的張力,可能來自別人對自己的期望,或是朋輩帶來,以至社會變化帶來的張力。很多青年想為自己喜愛的這個城市付出,卻又不知道可以做些甚麼,這些我們都在展覽裡嘗試呈現。」
在「張力中,你我也走過」的部分,Wilson希望透過一種體驗式的方法,讓參與者親身感受與張力之間的互動,而非單單說句知道張力的存在就算。「裡面放了多個兩米高的不倒翁,上面印有青年人不同狀況下面對的批判或質疑,當參觀展覽的人走過,碰撞到不倒翁時,它亦會撞到你,這種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正體現着我們跟青年人面對挑戰時的互動,各自的的反應都在成為彼此的影響。」
體驗過青年人所受的張力,展覽場地的另一部分「為彼此,一起走下去」,則是一個讓青年人與公眾交流的空間,由一群在香港努力作出不同新嘗試的青年人,藉個人故事、提問對談、作品展示,分享他們在「精神健康」及「社區實踐」踏出一小步的初衷與感動,Wilson期望能夠藉此催生更多意念,激發更多踏前的勇氣。「有些青年人在壓力之中,嘗試走出了新的路向,我們就想讓這些單位在現場分享,參觀展覽的人亦可直接跟他們交流互動,說不定能會為彼此,為這個城市,找到新的可能。」
在這些進行分享的單位之中,有的是以共學共修方式,鼓勵大眾照顧身心靈健康,有的是以桌遊、電影方式在香港推動情緒支援文化,亦有的年紀輕輕就已創辦運動義教平台,致力提倡運動平等。Wilson覺得這些年青人的共通點,都是在為其他有需要的人,創造了新的可能性,雖然他們所做的事不一定長傳,但不斷嘗試的精神,同樣展現出青少年的創意,往往能夠超越我們想像。「我會稱呼這班人為Game Changer,如果可以讓參觀者跟他們交流互動,也許能夠誘發新的可能,由此在生活中作出突破,展開一些小活動與新嘗試。」
《在這裏 為彼此 #HereWeAre》系列活動
展覽| 6–16/6/2024
以數據和藝術呈現香港年輕人的面貌與追尋。主題區域包括三個部份:一、 由50位青少年創作的油泥塑像;二、成長中的張力體驗;及三、青年分享平台。
時間:3pm-8pm(6月6日星期四)、11am-8pm (星期一至四) 、10am-9pm(星期五六日及公眾假期)
地點:中環大館1座複式展室
青年交流| 7-10 & 15-16/6/2024
展覽期間,12個青年單位將分別現身說法,分享他們如何在種種張力下仍願意在香港作出不同新嘗試,在「精神健康」及「社區實踐/合作」範疇行出一小步的實驗,以回應城市的需要,與來賓互動交流。(個別活動日期請參閱網頁)
地點:中環大館1座複式展室
研討會| 7/6/2024
匯聚國際、本地專家及實踐者,就青年「職志發展」及「精神健康」等重要話題,共同探討「我們應該如何培育青少年?」,並討論如何為自己、為他者在結連中製造空間,彼此承擔、互相造就,讓青少年構建整全自我。
時間:10am-5:30pm
地點:中環大館賽馬會立方
費用全免,詳情及報名:https://HereWeAre.breakthrough.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