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沒對白的《汪汪夢裡人》|有種愛叫好好放手

要數大人啱睇的動畫新作,除了講情緒的《玩轉腦朋友2》(Inside Out 2)萬眾期待,還有口碑不俗的 《汪汪夢裡人》(Robot Dreams),獲今年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汪汪》畫風富童趣,色彩繽紛,冷不防故事看得人戚戚然。狗仔主角名副其實是「單身狗」,寂寞難耐買智能機械人作伴,往後的溫馨與親密,有點像多年前電影《觸不到的她》(Her)的失婚男和電腦語音系統「女友」。

《汪汪》全片沒對白,無聲勝有聲,狗仔和機械人是男或女,是朋友或戀人,更有想像空間。後來他們因種種意外分別多時,雖然電影沒所謂的「happy ending」,但最終選擇放手,不闖進對方的新生活,讓細水在心中長流,或者也是一種成熟有愛的好結局。

文:凌梓鎏
圖:電影劇照、網上圖片

⚠️注意:以下內容含有劇透

分離後 無盡思念夢中見

《汪汪》是西班牙導演巴伯羅柏格(Pablo Berger)的作品,改編自美國同名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是一本沒文字的兒童書。年過六旬的導演早在女兒年幼時,開始愛儲這類圖畫書,2010年買了《汪汪》已很喜歡。幾年後重讀,他感覺更深眼濕濕,想起已過身的父母、情已逝的老友,埋下拍這套動畫的種子,談分離、失去與放下。

《汪汪》原著沒明確的地點設定,導演改編時將故事放在紐約,是90年代他修讀電影的地方。電影把時間背景推至更早的80年代,是911悲劇未發生的世界。有眼利觀眾們發現,戲中不少畫面有世貿中心雙子塔,似是隱隱感慨「nothing lasts forever」。永恆不變的,是人總有寂寞時。80年代獨居紐約的狗仔,無聊便看電視,餓了便「叮」盒即食芝士通心粉,那種城市人的孤獨感,跟現時2024年沒兩樣。

直至有了機械人,狗仔才懨悶不再,兩人一起吃喝玩樂,還有愛有感情。有一幕講他們在公園踩roller,卡式機播著美國樂隊 Earth, Wind & Fire 70年代的金曲〈September〉,是見證兩人歡樂時光的一闕歌。他們相伴的情節,其實只佔全片約20分鐘,然後如戲外人生,離別可突然而來。有次他們在沙灘曬了一整天後,機械人壞了,動彈不得,狗仔出盡力也搬不動它,沙灘卻要關閉至明年夏天,兩人從此無奈相隔。在漫長苦等中,出現過很多團圓場面,如機械人在花海大跳踢踏舞,既表現重逢的興奮,也是向經典老片《綠野仙蹤》致敬的橋段,可惜原來全是他在發夢。畫面繽紛,拍的卻是「只能夢中見」的思念,是很多成人有過的唏噓。 



那記憶最後還是愛

兩個記掛對方的人分開後,日子怎過?只要沒死,生活還是會繼續,還是會有其他人與你掠過。即使躺在沙灘呆等的機械人,也曾有雀仔陪伴,狗仔也交過別的朋友。世途險惡,後來機械人被賣到五金回收場,弄到全身散晒四分五裂;當狗仔直奔重開的沙灘,只發現機械人徹底消失。做人就是會心靈受傷,有些失去就是會不明不白,《汪汪》把這些都拍出來了。導演說,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和高畑勲,對他影響深遠;《汪汪》風格與日本動畫截然不同,全片103分鐘亦未必每分每秒都精彩絕倫,但整體確能滲透出細膩情感,是心思之作。

最值得一讚,是結局,在此先不劇透細節。最終有隻當技工的浣熊遇上機械人,將他維修改造、起死回生,而狗仔則買了新的機械人回家,各自move on了。一次巧妙的偶遇,兩人竟近在咫尺,明明可以跑過去捉緊從前的愛,結果還是選擇不打擾,只懷著希望對方安好的心,以昔日兩人之歌〈September〉傳情。豁然放下,因想起現時大家的新生活、新伴侶,當中也有一份愛。機械人曾遍體鱗傷,換了零件改頭換面,寓意人有過經歷後自然會改變,好的話,那叫成長;重要的人在你心中留痕,人來人往,生離死別,好的話,那記憶最後還是愛。

《汪汪夢裡人》(Robot Dreams)

導演:巴伯羅柏格(Pablo Berger)
片長:103分鐘
上映日期: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