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_post_20240624_FI

走入本地劇團倉庫|保育表演藝術歷史 存檔困難重重

本地演藝文化的資料和歷史,有否被好好保存?電影界好歹有康文署的香港電影資料館,至於表演藝術包括舞台劇,並沒專屬的保育機構。大熱片《九龍城寨之圍城》吸引政府考慮還原場景供人打卡;相對電影,舞台劇確實較小眾,但它的服裝、道具、劇本等,以至觀眾都未必拿走的場刊,全是製作紀錄,若謝幕後永遠沒人存檔,我們的劇場歷史便會流失。  

現正舉行的第34屆「國際表演藝術圖書館、博物館與資料館協會」(SIBMAS)國際研討會,集各地專家討論保育表演藝術。活動大使、資深演員蘇玉華宣傳時提到,香港劇界資源有限,慶幸仍有人努力保育。早前香港話劇團和中英劇團讓傳媒參觀,了解這兩大老牌劇團保育之難。在中英劇團,土地問題尤其明顯,文獻庫不足200呎!

文:凌梓鎏
圖:凌梓鎏、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廖嘉霖(蘇玉華照片)、受訪者提供

第34屆SIBMAS國際研討會宣傳大使蘇玉華,於中英劇團看昔日劇作海報。
蘇玉華表示曾經在紐約進修時到訪林肯中心的表演藝術圖書館,認識到他們共享知識、團結社區的理念,覺得香港也應該有一個這樣的表演藝術圖書館,好好保留我們的藝術、文化成果。

小小文獻庫 盡力留住歷史

香港話劇團是本地歷史最悠久的專業劇團,創於1977年,而中英劇團則在兩年後成立。記者先去中英劇團,位於前身是英軍醫院的半山波老道「紅磚屋」,屬一級歷史建築,全港首個專業劇團文獻庫2018年在此誕生。中英節目及傳訊主管李淑君說,那時源於有位研究外國文獻庫的同事,建議成立自家文獻庫,劇團便申請政府資助作起步。她坦言創團首30多年,辦公室留有劇作海報、場刊等資料,卻沒正式的存檔系統和意識,「轉換同事或整理辦公室時,曾遺失某些文件,令歷史紀錄有缺失。我們建立文獻庫時,決心填補這些空白,很重要的一步是訪問劇團舊成員,書寫口述歷史。」  

紅磚屋很大,但中英只佔部分位置。空間有限,文獻庫由地下室改裝而成,因不足200呎太狹窄,傳媒參觀當日,藏品還要拿去劇團的排練室才能展示。文獻庫雖小,但盡力打造理想的存檔環境,劇本、服裝設計圖等紙本資料,均用無酸性紙盒保存,以免文件日久變黃或損壞;舊年代的演出錄影帶,則置於防潮櫃內。無奈位處半山的地牢,始終先天潮濕,去年「500年一遇」的暴雨更殃及文獻庫,一些藏品慘被浸毁。

中英劇團文獻庫。
90年代《Q版老夫子》劇照不幸被暴雨浸毁。


除了保存實物,中英亦將大部分藏品數碼化,並設網上檔案文獻庫,讓公眾搜尋演出資料。長遠而言,存檔有助研究劇場創作與發展,還有節目及傳訊主管李淑君提到的重點,就是劇作側寫了香港歷史。她以1985年中英劇作《我係香港人》(杜國威、蔡錫昌合編)為例:「這部作品回應當時社會關注的九七回歸,思考香港人的身份問題。」劇界從不乏作品反映時代,近年屢有不可抗力因素,令創作路難行,更提醒大家,不願忘記時,應盡力留住歷史。

1985年《我係香港人》海報。
劇作常與時代相關,1992年環境劇場《會唱歌的昂船洲》,因政府公布昂船洲填海計劃而衍生,圖為中英文獻庫收藏的佈景模型和照片。

設資料館的夢太遙遠

過去45年,中英公演逾360齣劇,成立47年的香港話劇團,製作劇目更近500個。香港話劇團節目主管(製作)黎栩昕說:「劇團自2001年公司化,之前由政府經營20多年,保留了劇照、演出錄像等,都交給我們繼續收藏。近年我們已將大量早期的實體照片數碼化。」

資源有限,雖沒如中英般設立文獻庫,亦無法聘請專員做保育工作,但香港話劇團不同部門在應付演出之餘,一直各司其職保育,如節目部保存劇本、市務部將宣傳品存檔等等。早前有位美國學者來港,研究戲劇大師賴聲川曾與香港話劇團合作的作品,劇團隨即能借出錄像和場刊,可見存檔具重要功用。劇團位於上環市政大廈,服裝部和道具室均很寬敞,分門別類擺放歷年物件。不過空間總非無限大,藏品則隨著新演出與日俱增,所以兩個倉也要定期「斷捨離」清舊物,例如道具會保留一些特別訂製的家具。

香港話劇團服裝部。
香港話劇團節目主管(製作)黎栩昕帶傳媒參觀服裝部。
道具室收藏了舊年代垃圾桶,上有市政局標誌。


是次邀請兩大劇團讓傳媒參觀的,是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IATC (HK),即文首提及的第34屆SIBMAS國際研討會主辦方。IATC(HK)總經理陳國慧多年來出心出力辦不少講座,讓本地與海外專家交流,討論表演藝術遺產的保育,今屆SIBMAS研討會亦以此為主題。陳國慧深明這方面的保育,在本地倡儀路漫漫。畢竟2001年啟用的香港電影資料館,亦醞釀多年才成事,文化界早於70、80年代已呼籲建館。她笑指,香港設立表演藝術資料館,實在是太遙遠的事,「不過我也有些『瘋狂』想法,例如表演藝術團體拿政府資助時,若限定10%的撥款,必須用於記錄該次演出,那已是一個很簡單的起步了。」

香港話劇團道具室。
左起:IATC(HK)總經理陳國慧與香港話劇團節目主管(製作)黎栩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