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發展的需要,以及建築條例的政策收緊,近年不時都可見招牌被拆落的消息,昔日映照城市的霓虹逐漸黯淡,手寫字招牌的美學亦隨之消逝。本地招牌文化保育平台「街招」,2017年開始收集被拆落的老招牌,同為建築師的兩位創辦人麥憬淮(Kevin)和馮達煒(Ken),這次聯同數碼打印工作室artellex負責人Alex,透過招牌與照片的互相呼應,讓承載其中的人情與歷史,立體重現。
文:過路人
圖:過路人、 artellex 提供
美學背後,承載人情滄桑
自從2017年成立以來,「街招」至今已拯救百多間店舖、共約二百多個招牌,這次將多年收集得來的老招牌,配合數碼打印工作室 artellex,整理、打印當時作紀錄的相片,Kevin和Ken希望能讓大眾看到的,不只是招牌本身的藝術價值,還有它們所承載的人情滄桑,並將每個招牌店舖背後的歷史故事立體重現。「當我們談論招牌,常常會講到美學技術性的問題,但招牌字拆下來之後,除了在牆上留低一些痕跡,其實背後還有很多故事,可能跟店舖的歷史有關,可能跟那裡的社區發展有關,對附近的街坊與熟客來說,招牌消失可能都有不同的影響。這次有機會談及一些細節,帶出每間店舖對其招牌的感情,或者我們看來並非特別美,卻是他們很重視的東西。」
招牌拆落以後,仍然留下痕跡,是「字落㽞痕」最表層的意思,若再細心留意的話,會發現「㽞」字的寫法,與平日慣常看到的「留」字略有不同。以「㽞」代替「留」字,Kevin和Ken說是找來《香江墨跡》作者兼書法家黃宣游(Westley)題字後,對方帶給了他們的新想法,背後構思恰好亦能呼應主題原意。「這個找書法家寫字的行為,是店舖以前開業必定會經歷的事情,很多時候都會按照書法家本身寫字的習慣,或是因為想突出店舖而採用特別的寫法,類似的例子也有不少,亦是招牌書法的特色。」
人是不可劃缺的因素
比起呈現招牌的藝術美學,「街招」這次更加著重如何透過被拆落的招牌,立體重現店舖的歷史故事,因此「字落㽞痕」的大部分招牌,都是第一次向大眾展示,同時因應場地artellex作為數碼打印工作室的特色,Kevin和Ken亦挑選了不少與招牌相關的照片,重塑店舖與招牌之間的前世今生。「選取這些照片,也是想要圍繞本身的主題,不過因為拆招牌的過程,通常都在趕急情況下進行,有時甚至沒法抽身拍照,但那些被我們拍攝下來的,都構成一個不能被取替的獨特時刻,畢竟一間店舖經營五十年,就只有一天去拆掉這個招牌,那刻過後就會隨之消失。」
致力研究招牌設計、書法、工藝等方面的Kevin和Ken,一方面重視招牌背後的美學價值,另一方面亦對每個招牌背後與人的扣連,感覺深刻。對他們來說,招牌除了作為商店的名稱與標識,亦蘊藏著店主、其家人、熟客,以至區內街坊心中的印象和記憶,因此在他們選取的相片之中,其中一個不可劃缺的元素,就是人。「如果我們獨立看一個招牌,會覺得它是一件死物,只會聯想到自己與它的關係,但如果相片裡有其他人,例如海安結業前在門外排隊的人,看到他們戴著口罩,反映正值疫情時期;又例如僑冠理髮的照片,店內擺放的古典椅子,以至師傅的裝束,都是現在比較少見的,我們覺得照片都能為招牌add value,講述更多圍繞那間店鋪的人與事。」
其中一張以「人」作為主角的照片,是兩位老人家與被拆落的「沙龍洋服」的合照。重提拍攝背後的故事,Kevin和Ken都慶幸當時匆匆拆落招牌過後,仍有機會透過鏡頭將這一刻記錄下來。「有時來到店鋪,與店主尚未傾談,我們就要拆招牌,也會有點尷尬,但這個伯伯很健談,拆完招牌後還帶我們在店裡走了一圈介紹,離開前我們就提議拍下這張照片,以作紀念。我們與店主之間,其實是很短暫的關係,但這卻是唯一的機會,讓他們可在該時刻與招牌合照。可能外人聽到店鋪結業的消息,會覺得很可惜,但對店主來說,其實是他們與家人深思熟慮的決定,未必是很heavy或傷心的事,對這個伯伯亦然,結業只是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重新連結招牌與城市景色
當這些曾經熟悉的招牌,因為時代變遷、地區重建或老店結業,逐個逐個被拆除,隨之消逝的,還有烙印在該社區的集體回憶。以相片配合老招牌作為呈現方式,讓Kevin和Ken得以更立體重現時、地、人之間的連結,藉此分享那些埋藏於招牌底下的歷史故事。「例如西灣河的景福茶樓,差不多是由三輩人經營,他們在結業時保留了招牌字,並主動聯絡了我們。前往店舖拿取招牌當天,他們亦分享了很多舊照,當中有些拍下了以往經營的情況,也可看到他們一家的日常生活,與西灣河及酒樓的經營都密不可分,由此更能體會他們為何對招牌份外著緊。」
不止聚焦於招牌本身,還想由此引申,帶出店舖背後的更多歷史,Kevin和Ken都覺得這種以相片配合招牌的說故事方式,其實更為貼近「街招」成立的本意。「其實我們一開始的目標,並非要保留拆下來的招牌,而是希望推動招牌得以留在街上。雖然將招牌保留也是好事,但這樣好像抽空了原本的context,變成只是將街上的招牌擺放到一個空間,反而透過這些照片,可以看到店舖的門面,以及招牌所在的街景,重新將招牌與城市景色連結起來。」
隨著「街招」成立的日子漸長,兩位創辦人都深感無論公眾與店舖本身,愈來愈能看到招牌背後的價值,不時亦會有店舖主動聯絡他們,看看是否能夠保留招牌。「我們都感覺得到,大家更加明白招牌不單是一間店舖的宣傳品,背後也有很多不同的文化歷史,以及美學上值得保留的價值。」
從美學的研究認識招牌,更因此開設了「街招」的平台,然而,當他們接觸的店舖愈多,每個招牌背後的意義,對於Kevin與Ken來說,亦有了另一番感悟。「我們慢慢會覺得,原來招牌的每個字,如果店舖的人對它有情感有故事,這才是招牌背後最重要的價值。很多時候,我們接觸的都是舊行業,招牌背後所反映的生活方式,可能是我們這代人想像不到的,例如要經營一間像海安的茶餐廳,就得凌晨兩三點起床準備,這種模式只可在這家人這間舖做到。當然,招牌可以從美學方面欣賞,但說到尾還是關乎人,以及從他們而來的不同故事。」
【《字落㽞痕》】
日期:2024年8月2日 – 2024年8月25日(逢星期一休息)
時間:12nn – 7pm(需預約)
場地:artellex|九龍長沙灣長順街 1-3 號新昌工業大廈2/F 204A室
預約連結 : https://artellex.simplybook.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