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女生賣「有味底褲」,很多人會以個「啋」字回應!偏偏網絡世界真的不乏這門「變態」交易。與其說甚麼道德淪亡,或者深入地從這類社會現象看來,除看到成年人的特殊癖好外,也盡見年輕人的心態。曾為《點五步》任編劇的葉鈺瀛(Riley)首次執導長片《寄了一整個春天》,為「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第六屆大專組得獎作,由陳果監製,但電影並不像他過往導演作將情色元素升格。葉鈺瀛從文學作品及上述的社會現象得到啟發開始創作,以輕鬆感性的手法道出少女心事,另辟蹊徑無傷大雅。《十七年命運週期》陳書昕(Sheena)首次在電影擔正,聯同戲中飾演口吃女主角的Collar成員邱彥筒(Marf),二人百無禁忌在戲中「賣底底」,在戲內戲外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文、訪問攝影:Harrison
圖:《寄了一整個春天》官方提供
*以下內容含部分劇透
由美的追求至口吃的感受
有見近年香港電影的題材及調字也較沉重,所以葉鈺瀛當初計拍攝其首齣長片時,是要執導一齣充青春氣息、教人看後感到開心的電影。往後《寄》的另一編劇施玲玲推薦她一看三島由紀夫的著作《金閣寺》,從而在電影構思上成了雛型:「書中的主角是一名和尚,他口吃、內向,對美的追求也甚極端。在構思《寄》的故事時,也本以少女渴望要變靚的方向去想,但看畢全書我卻著眼在口吃方面,有感口吃其實是我、以至大家常會面對的事情,看來更有共鳴。我作資料搜集訪問一些有口吃的人士,問他們若說不出話時,腦海中會怎樣應對,他們表示會不停去想有否其他字詞可作代替,另也會想深一層這句話又有否需要說出口等。其實他們腦中想着怎樣應對時,根本就與我們平日溝通一樣,總想着下一句要怎樣應對,哪些可說哪些不可……就這樣延伸成《寄》中的口吃高中女生許澄,究竟她要怎樣跟別人溝通,尤其是在情竇初開時,她會怎樣示愛等。後來施玲玲建議拍少女賣底褲的故事,一來香港電影較少見以此作主題,同時這也帶來一有趣的設定:男士買二手底褲會對穿著者產生不少幻想,那麼賣底褲的女生又會否有其他幻想呢?這些元素統統融合在《寄》,可有一定的化學作用。」
戲中許澄一角由 Marf 飾演,而她的同學兼死黨Rachel,則由陳書昕飾演。戲中的她更是專業賣家,拿著底底起舞,還有除底褲的動作她也顯得甚為純熟。記得在優先場的謝票環節時,她表示要把另補上的底褲脫下時,要怎樣把這「道具」拉下,而又不會把真正的底底也同時脫下,也要好好研究和掌握。作為另一主角的她,對演出Rachel一角毫不抗拒:「對於這個戲份甚重的角色,我是秒速答應演出。始終演員去到某過階段,也得要『大膽』一點,否則一開始經常作保守、千篇一律的演出,慢慢便習慣停留在一個框架中,那不如趁早嘗試作一點突破。」
賣底求財 亦求關注
《寄》在拍攝賣底底的場口,不搞譁眾取寵,反而對少女作如此交易,多了深層次筆觸。陳書昕和葉鈺瀛談及女生賣底底的原因,除了跟錢有關外,物欲、渴望受關注等的心理因素,也致她們不能自拔。陳書昕說:「戲中許澄賣底底是為了溝通,獲得關心,而我演的Rachel則主要為錢。其實這些少女本身家底也不俗,衣食無憂,但有些會追球昂貴的手袋、波鞋等非必需品,父母不會隨便買給她們,再加上如朋友間在擁有名牌等存在互相比較的話,女生會嘗試以最簡單、最快的方法賺取金錢,不理會人家眼光怎樣看。」
而葉鈺瀛在資料搜集上,也開始對女生賣底底的心態多作一個假設:「我曾上網看個這些賣底底的專頁,見有不少買家會留言問好,於是我也假開一個專頁,果然真的有潛作賣家留言向你說早晨,問某『貨品』的價錢如何,當然我沒有回應,但後來有見某賣家在兩周後不再到來打招呼,我固然明白是自己不作回應有關,但心中也好奇想知他又在哪裡,從而我想到作為賣家,都可能有種自我中心作祟,把自己視如眾人偶象般,例如上載一張玉腿相,加句『返工好悶呀』,一大堆的慰問,其實也是沒營養的說話,但就滿足到賣家渴望被關注的感覺,在賣底底方面另得到滿足。」
換個角度 開懷面對世俗
《寄》中的成人世界,予人的感覺是負面的:一眾底底買家的猥瑣模樣固然難看(飾演其中一位買家的陳果,更明欺負女生),又有大學講師Gabriel(栢天男飾)的表裡不一,而學校的石主任(胡蓓蔚飾)只懂嚴厲管束。葉鈺瀛覺得,成年人世界如此不濟,其實正是人的劣根性使然:「這種劣根性是必然存在的,是難以改變得到,但戲中我對這也沒作批判,始終世界也有好的一面,就如張毓軒飾演的速遞員林子康對許澄的關心。社會就是多面性的,在某些事情看到以不妥時,其實也可找到另一角度來觀察,也令自己的生活變得開心。」
葉鈺瀛的樂觀,或有可能是她在整齣電影拍攝上,得到製作組及監製的全面支持、鼓勵。「記得我們租了一單位拍攝許澄在家裡的戲份,突然有律師走來說租予給我們的只是二房東,原業主禁止我們拍攝,但置景已用上兩天,戲只拍了一個早上,起初我也有點擔心,但製作組對於這些外在問題都迅即為我解決得到,並能夠立即找到另一單位進行置景,令我更能專注拍攝。」至於監製陳果也令她在創作、執導方面獲益良多:「起初要執導這題材較敏感的電影,我也有點『淆底』,擔心成品會有種核突的感覺,會想過拍攝上要怎樣作遷就,但陳果鼓勵我勇往直前,提醒我必要嘗試,如真的有某些場面不能接受的便放棄吧,若自己不願嘗試以鏡頭補捉一切,根本展現不出真實性。這令我從中得到啟發。」
戲內戲外 姊妹情深
陳書昕與葉鈺瀛是首次合作,但前者跟另一女主角邱彥筒則非首次同台,在電視劇《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裡的陳書昕已有「欺凌」邱彥筒的前科,今次在《寄》她們則屬一對死黨:許澄因口吃內向如被排擠似的,Rachel的外向有時或比同學視為「姣」,但這兩顆孤獨的心就因此成為好友。現實中陳書昕亦表示自己性格跟邱彥筒也很相像:「由於在《那》時大家同場時間不多,始終認識有限。及至《寄》時我們得知對方所演角色,便自行相約喝咖啡,而非為工作開會一類,氣氛會較輕鬆,當中我們發現大家都是喜歡認真傾談的人,否則我們的對話只會不著邊際。而傾談時我們也研究過之前在電視劇時可怎樣演,到現在《寄》中又應怎樣演,也傾得十分投契。我與她都是慢熱的人,但同樣是認真和專注,默契或因此而生。」
電影末段,許澄與Rachel近乎決裂,但最後一場拋底底蔚為奇觀的場口,卻不知怎樣觸動二人的神經:「當時Marf把一切拋出,我也衝出來跟她一起拋,大家相望,有種冰釋前嫌、釋懷之感,各自流出兩行眼淚。但那場攝影只作了backshot,捕捉不到我們的表情,之後再演也總不像第一次般震撼,可惜呢!」畫面雖呈現不到,但這個二人的共同回憶,是值得珍惜的!
一顆同理心 貼近真實
首次演出電影的邱彥筒,就是演一個口吃、賣底底的女生。對於角色作這一類交易,她演繹時也沒有甚麼心理負擔:「現時的社會狀況,我覺得這類交易其實也很尋常,是一種社會現象,我看過一些書本講及有些地方更會販賣少女眼淚、尿液等,更為變態。要演繹賣底底少女,心態上我也取得平衡。」反而演繹口吃方面,起初會為她帶來一定壓力:「演出前我曾接觸幾位有口吃的女生,發覺他們相當友善,有問必答。當自己在演出前,也曾擔心在口吃方面會否演得較浮誇,反而令觀眾對口吃的人有誤解。所以我儘量運用自己的觀察力,加上同理心和代入感,以免演出有失真的情況,幸而最終也多收到正的評價。」
另外戲中她與陳書昕爭吵及動粗的一場,初時也成為她教為擔心的場口:「當中既怕弄傷對方,而且拍攝這一場時為煞科日,大家的情媎也較為放鬆,動怒的場口不知是否會演得好。但我與Sheena今次合作良久,大家也信任對方,戲中的好友突然互相打罵,我們在心裡也了解那種矛盾、痛楚,也造就我們感情上的連繫,而順利完成這一場。許澄與Rachel,Marf 與Sheena的感情,對於我倆都時獨有的回憶,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