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營盤街角,有塗鴉寫著「見攰聽Jazz 精神返晒」,附近是很應景的「CODA Jazz Kissa」爵士喫茶店。實情見不見攰,Jazz也非香港大眾口味。CODA店主之一Andrew(黃梓燊)說:「明明在世界舞台,Jazz是相對主流的音樂,但在香港並不主流。」他高中開始吹色士風,至今愛Jazz,尤其演奏時的即興:「Jazz背後有自由的精神。」 CODA長播黑膠、每周定期有Jazz演出,開業逾一年有了口碑,是Jazz迷聚腳地。Andrew笑指,CODA不會像連鎖快餐店般廣為人知,然而Jazz社群存在,香港也需要Jazz:「因為仍能在某些場所,透過這種藝術形式體現到自由,是重要的。」 文:凌梓鎏圖:凌梓鎏、受訪者提供 Jazz背後有自由的精神。 CODA店主之一Andrew(黃梓燊) 左圖(左起):CODA三位音樂人店主Andrew、龔志成和Bowen。(圖:CODA Jazz Kissa 爵士喫茶 FB)。 沒有「中產除」的Jazz CODA前身是推廣Jazz的「Kind Of Brew」咖啡酒館,老闆移民頂讓店舖,便有了CODA。新店主Andrew、Jazz樂手Bowen(李梓禾)和資深音樂人龔志成,全沒做過飲食業。Andrew笑言三人是「窮L」,現時經濟差,「若單純開食店,就別搞了,我們視CODA為飲食和文化空間,才有興趣做。」他們因演出和策劃音樂活動,相識十多年,「我們很喜歡去小型音樂表演或文化場地,但近年很多都執了。」如疫情時結業的著名中環Jazz Bar「Peel Fresco」,「臨尾都幾淒慘,賣埋串燒都搞唔掂。」 Andrew活躍於音樂圈,2018年與友人創辦了香港藍調音樂節「慘島藍調節」。 ...
香港近年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從前我們可能會問:「香港有咩玩?」但現在卻變成了:「香港仲有咩玩?」其實,問題的關鍵或許在於:「你想點玩?」 2014年起致力推廣香港旅遊文化的網上平台 「HONG KONG D」 版主阿金,10年來身體力行,深入探索這片土地。他的網站累積了超過2千萬次的瀏覽量,展現出不少人對香港的熱情與關注。雖然阿金擁有多重身分,包括品牌顧問、Blogger、插畫師、導賞員,甚至有時會飛到台灣辦分享會,但他其實一直都在做同一件事——「介紹香港」。 最近,阿金更進一步,在粉嶺聯和市場開設實體店,將他對香港的熱愛和故事帶到線下。這間小店雖然不大只有數十呎,可能10分鐘內就能逛完,但如果阿金在場,很可能讓你待上2至3小時,聽他從店內擺放的舊物說起,娓娓道來香港的歷史與變遷,從過去到現在,帶你重新認識這個城市。 文、圖:陳粒 實體店空間不大,但每件物件也值得細心欣賞。 要知道阿金的個人介紹、當初為什麼要裸辭全力搞好自家品牌「HONG KONG D」,這些年又介紹了什麼香港故事,只要瀏覽官方網站就一清二楚。他寫的圖文介紹,說得上是香港好去處的「天書」,不過還有些地區故事是在網站找不到的,例如他首次開實體店選址的粉嶺聯和墟。 「HONG KONG D」創辦人阿金土生土長香港人,擁有10年品牌設計和市場推廣的工作經驗。2018年決定辭職,專注做自家品牌「HONG KONG D」,透過攝影及文字記錄環遊香港的足跡,把自己的旅遊經驗分享給大家。(相片由阿金提供) 今次的實體店源於阿金與「永年士多」的合作。身兼品牌顧問的阿金為「永年」設計聯和墟新店,以60年代的永年為主題,重現當年木頭車賣車仔麵的畫面。同時,阿金也因為這次合作而受邀請開店,並在6月開始試業。 活化後的聯和市場。(相片由阿金提供) 粉嶺聯和市場前身是「魚市場」,經活化後2024年重新開放,並保留了市場的一格格設計,陸續進駐不同小店。「HONG ...
電玩改編成電影已非新鮮事,荷里活及日本等的出品多不勝數(幾十年前香港的「王三日」都有一套代表作《超級學校霸王》)。至於全能創作人(小說家、繪本作家、監製、編劇、導演)川村元氣遊走真人電影與動畫多時,今年他執導的第二作《8號出口》(Exit 8)正是改編自同名的人氣驚慄電玩,遊戲中玩家被困於地鐵站神秘地帶,在外觀千篇一律、沒甚變化的地下通道內,要作仔細觀察,方可擺脫無限輪迴而逃離現場。一個無甚故事背景的遊戲,正好讓川村元氣更能有所發揮:讓主角變成上班族,由二宮和也代替各位「玩家」參與這次大冒險。主角平日有見不義之事、又或自身問題等,都抱著不聞不問的態度,到身陷結界時要脫臉之際,也慢慢發現解難時也正為自身生活解困。就連那個在電玩中目無表情的路人大叔在電影中一樣有戲,還有小松菜奈等飾演的新角色,做到保留電玩風格的同時,更有著豐富內容! 文:Harrison圖:《8號出口》官方提供 注意:以下內容含部分劇透 簡約的空間 莫名的恐怖 《8號出口》早前入圍康城影展「午夜放映」單元作世界首映,放映後全場觀眾起立鼓掌長達8分鐘。鼓掌時間長短或非盡反映電影的優劣,但可以理解《8》單是在場口設計上可引起世界各地觀眾的共鳴:這電玩的簡約場景、及美術設計,看來有著電影大師史丹利·寇比力克(Stanley Kubrick)作品驚慄之風,例如通道內洪水湧現的場口,媲美《閃靈》(The Shining)中的一幕血腥洪流;又例如二宮和也在亮白的通道不斷尋找出口及似被監視等,多少也教人聯想到《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的一些驚險場口。川村元氣的父親亦為電影製作人,川村元氣也說自己小時會跟父親一起去看溝口健二和寇比力克的電影,他表示:「《8》就像溝口健二的《雨月物語》或寇比力克的《閃靈》,猶如走進扭曲時空迷宮的噩夢之旅。《8》保持著恐怖片具備的娛樂性,但同時也正探索了深刻的主題。戲中的迴圈走廊正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隱喻,異變之出現,象徵主角內心潛在的罪惡感,甚至社會整體的罪孽。其實我們在平凡的生活日常,總會接收到一些微妙的信號,就像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有些不對勁之處,這些片段或可能看似微不足道,但正正反映出更深層的現實。我們會選擇忽視這些信號,迷失在一個沒有出口的世界,還是應要勇敢面對,朝向光明前進?戲中的白色走廊,或可能是面對我們罪孽的煉獄,或者是一個隱喻的發芽之地。」 電影《8號出口》把原作遊戲的場景高度還原,遊戲內的角色:迷路男主角及路人大叔當然不會缺席。 川村元氣第二次執導的長片《8號出口》,比首作《百花》有所進步,簡約風格中展現出無限的情感張力。 以超現實反映現實 古今中外的一些奇幻小說,有著離奇又精彩的情節增添追看性之同時,也不忘反映作者對現實的不滿,諷刺時弊,身為小說家的川村元氣作為電影編導也不乏一個作者應有的本色,他善用電玩中沒詳細交代人物處境及故事之處,而在電影加以發揮:片首以男主角二宮和也第一身視點觀看手機資訊開始,再交代他正身處地鐵車廂內,發現有上班男因婦人手抱嬰兒哭不停,繼而感到煩厭而向她破口大罵,婦人感到抱歉又尷尬,偏偏車廂內每個乘客(包括男主角)都沒為婦人幫口,差不多每個只顧看手機,又或「食花生」,那種冷漠如視為正常,已有點心寒;之後這迷路主角接獲女伴通知她已懷孕,卻不感驚喜,反而不知所措冷淡回應,既擔心自己未能好好照顧、教導寶寶,以至對社會未來不存希望以免影響下一代,這對近年日本出生率下降問題不忘諷刺。而上述兩例,某程度反映不少日本上班男面對各樣壓力那種驚惶失措又失控。 另外遊戲中那老是常出現的路人大叔,電影也給予他血肉:本是上班一族的他,就是迷失於地下通道內,不斷循環的走,沒細察一切,就不能逃出生天。看著「社畜」為生活而甘於日復日幹著同一事情不求突破,作為觀眾在同情他們之時,或亦有著自憐況味! 逃離結界的規則已清楚列出,二宮和也飾演的迷路男,由煩躁不安,也得要冷靜下來留意異常,望逃出生天。 路人大叔(河內大和飾)的笑容總教人不寒而慄。電影版中對這角色背景及經歷皆有相當筆觸描寫,也強化了全片主題。 小松菜奈飾演的「女子」跟迷路男主角的關係大家可想像得到。而二人在疑幻疑真的海灘場景對談,更是對未來充滿希望。 ...
RubberBand 2023年首度舉行世界巡迴音樂會,深得散落世界各地的樂迷喜愛。今個秋天,四子再次出發,舉行RubberBand〈A Night In〉World Tour 2025,首兩站倫敦、曼城,稍後會到北美和台灣等地。上次世界巡迴基本上是香港演唱會Ciao的延伸。今次A Night In是為巡演全新製作。 文:Ida圖:Ricky(採訪攝影)、受訪者提供(宣傳圖片) RubberBand〈A Night In〉World Tour首站是倫敦。 今次A Night In是為巡演全新製作,概念是新舊朋友在一個城市輕鬆相聚一個晚上。 一城一晚 小酒館的親密 A Night ...
視覺藝術家Rex Koo(顧沛然)在獨立漫畫新作《毛人》裡,創作了白茫茫的廢墟世界,講香港進入冰河時期。那是無人/毛人之境——僅存的人類全身長滿毛禦寒,演化得像貓,同行的貓反而變得像人。離散、飄泊、路茫茫、(經濟)寒冬,不就是近年的香港? Rex說:「《毛人》多少記錄了社會現狀,十年、廿年後重看,起碼我會記得自己的感受。」隨書舉辦的《毛紀錄》畫展,除展出漫畫草圖等making-of,還有描繪毛人世界的全新畫作。正所謂「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這個展覽是一場毛緣毛故的愛,奇幻過癮,前輩漫畫家利志達、楊學德也紛紛捧場。 文、圖:凌梓鎏 放於展覽入口的點題作《毛人在皇后大道中》,Rex與畫中毛人一起閉目排隊。 漫畫《毛人》普通版(左)及展覽限定豪華版。(圖:Rex Koo sometimes feels so blue FB) 挑戰乜都「無」的故事 Rex在平面設計和插畫界打滾逾廿年,有不少經典作,如設計《花樣年華》電影海報。近年他開始創作漫畫,首部作品《城寨誌異》(2020)即獲第14屆日本國際漫畫賞銅賞,講一班打工仔經歷巨變;《毛人》則是今年「港漫動力」香港漫畫支援計劃的銀獎作品。他謙說:「我只出了兩本書,未敢自稱漫畫家。」這位70後還笑指,自己已戴漸進眼鏡:「畫漫畫嚟講,我很遲起步。」 驅使他畫《毛人》,是前年搬家收拾時,翻開記錄靈感的畫簿,發覺從前寥寥數筆畫下的「香港毛人」點子,像極社會實況,可發展成故事。「毛人somehow是指無人。疫情前後,我身邊移民的、病逝的人特別多。加上北上熱潮,周末商場冇乜人,店舖愈執愈多,這些都令我感受很深。」 Rex、創作單位「無瑣事事事務所」及蠟燭品牌BeCandle合作,創作了這個「HKG1.0」蠟燭作品,立體呈現冰封的香港。 樓和雪全是蠟,可以一把火燒掉。 Rex是貓奴,平日貓毛不離身,也是《毛人》靈感。故事不只圍繞「毛」發揮,還刻意玩N個「無」,包括無正邪對決、無愛恨情仇、無衫著、無乜對白等等。傳統的故事總得有戲劇性,反其道是想自我挑戰?「係㗎。我諗過整個故事講躺平,那亦是近年現象,但全書百幾頁都無嘢發生,又太難搞。所以最終想到講人和貓在冰河時期,如何解決衣食住行的問題,好似你失業,都要想辦法食三餐。」 《毛人》是「關於吃喝拉撒睡和走路」的漫畫,仍做到可堪細味,而且是隱隱蒼涼的香港味。人和貓會走進九龍城寨的牙醫診所、路經白雪覆蓋的香港地標建築、甚至去荒廢的IKEA找家具⋯⋯在《毛紀錄》畫展,可見Rex由試稿到原稿,都畫得很幼細。他沒有助理,漫畫裡每筆每劃、製作上所有大小事務一腳踢,笑言:「我『I人』畫漫畫係咁,堅係獨立製作。」 創作《毛人》的making-of。 ...
近年有不少美食廣場相繼結業,但同時也有美食廣場內藏高質小店而人氣高企。繼西九龍中心後,位於九龍城廣場地庫,今年上旬才新開幕的「食力屋美食街」,最近就進駐了漢堡包店「Band & Bros」,小店在threads上受網民熱捧,憑著三款$50有找的手工漢堡突圍而出。編輯部也趁著熱潮探店,食到啖啖肉及心機之餘,還得知老闆Ronald當初開店係「摵起條筋」,結果前後只籌備了兩個月便開店了。體驗了一個月的老闆生活,他坦言雖然辛苦過打工,卻心甘命抵,好開心。學黎明話齋:「如果想開心為什麼需要等」? 文、圖:陳粒 店舖走美式風格,以紅黑色為主調,在美食廣場內格外顯眼。 公眾用餐座位頗多。 兩款人氣漢堡:「兄弟孖芝堡」和「慢煮手撕豬漢堡配椰菜沙律」,薯條加$20,份量十足。 摵起條筋做老闆 日賣100個漢堡 相信大家也有「摵起條筋」的時候,可能是突然去個小旅行、即興湊腳打麻雀等,但Ronald就毅然開食店做老闆,想必需要煮得一手好菜和把握,才能在短短兩個月內順利開店吧。Ronald分享開店的決定,是有一日瞓醒碌電話見到有舖位出租,便打俾拍檔:「不如開間嘢試下」,更指事前沒有與拍檔商量過,自己也沒有任何具體計劃,但其實他一直以來都對做老闆抱有憧憬。擁有多年酒店餐飲經驗的他,除了廚房之外,幾乎做過餐飲部的各種職位,甚至還曾擔任酒吧的調酒師。憑著對餐飲運作的熟悉,在開店的籌備過程中,他負責食物研發和設計,拍檔則負責文書和會計,二人分工合作,很快便將一直也腦海裡的構思實現。 少見美食廣場店也有打卡位。老闆喜歡漢堡,也喜愛Chiikawa。 雖然Ronald沒有擔任廚師的實際經驗,但他熱愛下廚,最初決定賣漢堡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自己喜歡食。不擅長未雨綢繆的他,強調自己「無諗咁多」,更笑指開店只想輕鬆做,只要夠交租、出到糧給自己已心滿意足。但意想不到的是,開店僅僅一個月,已日賣100個漢堡,不僅每日清空雪櫃,甚至經常提早售罄。 廚藝了得的Ronald認為,或許是因為堅持在10號風球下開業,而在threads上中了流量密碼,引起大家的好奇心,即使打風也要來吃。又或者中了另一個流量密碼「來都來了」,皆因Ronald親自扮演「紅姐」食漢堡包,吸引了不少食客打卡分享。但其實人氣的背後,也源於Ronald著重製作漢堡的每一個細節。 小店最新Menu,開店以來曾調整過售價,但不少食客認為調整後仍是佛心價。 只賣3款漢堡 逾10款配料任追加 小店只賣3款漢堡,其中最受歡迎的「兄弟孖芝堡」,牛肉每日新鮮手打,配搭炒至焦糖化的洋蔥,以及打孖上的芝士半溶在兩層漢堡肉上,視覺上已很邪惡。漢堡肉牛味濃郁、口感鬆軟且多汁。「慢煮手撕豬漢堡配椰菜沙律」的製作工序則較為繁複,豬肉需要先慢煮4小時再手撕,並加入蘋果帶出甜味,配自家BBQ醬和椰菜沙律,口感爽脆又解膩。還有「爆炸雞漢堡配辣辣蛋黃醬及生菜」可供選擇。仲有12款配料供追加自由配搭,包括番茄、炒三色椒、墨西哥辣椒等,不少食客會額外追加漢堡肉,甚至加到4塊。有見及此,Ronald考慮將4層漢堡肉加入menu,並命名為「勇者之塔」,定價在$100內。 兄弟孖芝堡($48),追加煎蛋($10)值得一讚是煎蛋有燶邊,一咬就流汁,加上兩層口感鬆化、牛味濃郁的漢堡肉,配甜度高的焦糖洋蔥,視覺及味蕾也感到大滿足。 即將加入menu的4層漢堡肉「勇者之塔」。相片來源:@band.n.bros threads ...
最新 NEW //
更多 >
November 13, 2024
AndThen.hk

November 10, 2024
AndThen.hk

September 12, 2025
跟住去 LET'S GO

September 8, 2025
跟住學 LET'S LEARN

September 6, 2025
大人之星座|俠女卜卜嬋 專欄COLUMN

September 5, 2025
跟住學 LET'S LEARN

September 4, 2025
跟住食 LET'S EAT

September 3, 2025
跟住去 LET'S GO

September 4, 2025
跟住食 LET'S EAT

August 14, 2025
跟住食 LET'S EAT

August 13, 2025
跟住食 LET'S EAT

August 8, 2025
跟住食 LET'S EAT

August 4, 2025
跟住食 LET'S EAT

July 27, 2025
跟住食 LET'S EAT

August 25, 2025
跟住買 LET'S BUY

August 18, 2025
跟住買 LET'S BUY

May 24, 2025
跟住買 LET'S BUY

January 30, 2025
跟住買 LET'S BUY

January 29, 2025
跟住買 LET'S BUY

January 26, 2025
跟住買 LET'S BUY

September 3, 2025
跟住去 LET'S GO

August 28, 2025
跟住去 LET'S GO

August 7, 2025
跟住去 LET'S GO

July 29, 2025
跟住去 LET'S GO

July 9, 2025
跟住去 LET'S GO

June 30, 2025
跟住去 LET'S GO

September 8, 2025
跟住學 LET'S LEARN

September 5, 2025
跟住學 LET'S LEARN

September 1, 2025
跟住學 LET'S LEARN

August 29, 2025
跟住學 LET'S LEARN

August 26, 2025
跟住學 LET'S LEARN

August 22, 2025
跟住學 LET'S LEAR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