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過去,改變命運一類的穿越時空故事,早已有「拍爛」之勢!但放諸日本國寶級編劇坂元裕二之手,仍見別開生面!曾贏得康城影展最佳編劇獎項(《怪物》)的他,其最新電影作《穿越時空の初吻》回歸他擅長的愛情類型,講述松隆子飾演的妻子發現一穿越時空的要點,藉此回到15年前挽救於「現在」因意外逝世的丈夫,試圖改變其命運,但每次也出岔子,最終……三十年前周星馳的《西遊記第壹佰零壹回之月光寶盒》已有此一招,但坂元裕二則做得更貼地,藉奇幻情節審視現代愛情、婚姻關係:為何會由熱戀變冷漠?活著的意義在哪?劇本不乏令人細味之處。松隆子亦莊亦諧的演出,還有跟松村北斗的感情戲,將電影主題昇華至更高層次,感人至深,一包紙巾也成為入場的「最低消費」! 文:Harrison圖:《穿越時空の初吻》官方提供 寫出生命與愛的無常 幾年前坂元裕二編寫的《她和他的戀愛花期》,寫出青年男女愛情之無常,以為會開花結果,最終也得接受分手。來到《穿》片,情侶婚後會過得溫馨嗎?編劇告訴你生活就是這麼多的不愉快!電影開首並不奇幻,由松村北斗在火車站遇上意外開始,再回憶他向松隆子求婚成功,以至婚後十多年關係的轉變,期間展現出殘酷的現實:夫妻為兩餐各有各忙(丈夫因婚後經濟問題,而決定放棄理想,做個平凡打工仔),生活瑣事通通也是大吵的導火線,最終二人都覺得離婚是唯一出路……戲中甚麼一見鍾情,甚麼「花生與米果各有所愛而互補」理論,到後來雙方以為跟對方最相襯,最後還是分離,那種由最高處跌下的痛,只會教人更唏噓。沒有第三者的介入,而是其他有形無形的原因導致分手,其實是更可怕、更難避免。可以想像,《她和他的戀愛花期》的菅田將暉和有村架純即使真的「拉埋天窗」,最終也只會如《穿》的松隆子和松村北斗一樣! 生命之終結,也如愛情消逝一樣,教人措手不及。松隆子跟丈夫的愛情走到盡頭,冷漠中總帶有一點怨,而丈夫身亡的原因,更令她多添怨恨(我對他已完全不重要嗎),那種百感交集,令人盡受煎熬(松隆子的演繹值得一讚)。好在戲中一條穿梭時空之路,告訴你人世煩惱是有解決良方! 一次誤闖時光隊道,讓神奈(松隆子飾)回到2009年她剛認識其亡夫硯駈(松村北斗飾)當天,便試圖接觸他以改變其命運,免受一劫。 夫妻相處之初,多是甜蜜溫馨。這個年輕的松隆子,多會教人想起當年《戀愛世紀》時的上杉理子! 一張相片,讓松隆子發現自己遊走過去可改變某些事項,於是她「有組織地」執行救夫行動。 典型的設定玩出多樣層次 穿越戲的套路大同小異,其中一類就是主角在有限回到過去的次數,要在昔日限定時間和空間改變某人命運或歷史,《穿》就是朝這一套發展。坂元裕二對時空穿越的細節當然不會太執著(你也不會介意《久別重逢》的時空穿梭情節漏洞處處吧),藉著松隆子多次回到15年前初認識丈夫前的半天,扭盡六壬改變丈夫的未來,但總是碰壁,當中帶來的喜感,勝在通俗而不庸俗:排隊吃刨冰、坐吊車、散步、「俾狗圍」等,帶來浪漫惹笑之同時,其實亦是救夫的策略,再深層次一看,其實就是她仍關心他,出於愛多於惻隱。當中重複又重複的設定,松隆子的旁敲側擊,其實也是重新認識丈夫的好機會,繼而深感自己也有不是,由救夫之同時,也演變成自我救贖,再點出「珍惜眼前人」的重要。坂元裕二的劇本構思細密而不見斧痕,回復其應有神采,他不應再寫《深不見底愛情海》那類劣作了! 十五年前的硯駈是研究古生物學的學者,他跟隨教授天馬市郎(中川雅也飾)學習及工作,教授的女兒里津(吉岡里帆飾)對硯駈亦產生好感。 里津到來慰問喪夫的神奈,也對當年自己未能跟硯駈一起、以及他仕途之不如意而感不值。 世木杏里(森七菜飾)為神奈同事,更無形中成了她救夫行動的顧問。 提出問題亦提供答案 坂元裕二不是基化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後者寫劇本為扭而扭,故弄玄虛,賣弄技術,令人帶著無數疑問離開,教觀眾自尋煩惱!至於坂元裕二亦愛扭橋,但脈絡分明,讓觀眾「有嘢落袋」。從《她和他》和《穿》,總結出相愛很難,但就因此不去愛嗎?《她和他》的男女主角最終未能開花結果,但也為對方帶來重要的人生章節,倒不如學會感激對方,不要帶苦緬懷。《穿》的松隆子想盡辦法救夫的過程,其實正告訴大家「溝通」和「了解」就是維持關係的良方,由松隆子單方面去了解丈夫,到一場二人坐在梳化上互訴想法,才有轉機。電影相信有些東西是注定,但也有改變的可能!其實愛情路上又不用想得太多,只要好好愛她/他便行!好一齣適合已婚、打算結婚、正在拍拖及恨拍拖人士觀看的一齣愛情百科! 乘吊車的浪漫,亦為神奈在救夫過程上帶來啟發。 神奈穿越時空多次,終有機會與硯駈一起品嘗刨冰,但是⋯⋯ 不斷求變的松隆子 出身自歌舞伎世界的松隆子,由舞台走到電視劇、電影,一齣《悠長假期》再加《四月物語》,那斯文、羞怯的少女形像,確迷倒不少男生,還有她與木村拓哉的《戀愛世紀》,更成了金童玉女的典範。但往後十年她的影視代表作不算多,及後年過三十的她在《K-20怪人二十面相》演刁蠻小姐,相信她也有感尷尬,自此之後便見她戲路縱橫:在《櫻之桃與蒲公英》的演出,讓她贏得日本電影學院賞最佳女主角殊榮,還有《告白》的復仇母親,以及《東京小屋》的出軌婦人,都令人難以忘懷。來到《穿》她榮升「大嬸」(今年她已47歲),更發揮得淋漓盡致:論論盡盡的形體演出及錯愕表情,每次要改變丈夫命運的心急如焚,還有與「年輕十多歲」的丈夫談情(難得向來在銀幕上「戇居居」的松村北斗都相當入戲),多個場口的演出皆令人難忘。歲月流逝對松隆子的演藝路並非負累,反而更為她多添知性與感性!這個時空的松隆子,我更為喜歡! ...
去藝術家梁洛熙的最新個展《一個人的烏托島》 ,入口處約兩米高的大型地圖作品,會先吸引你駐足。那是阿熙將地政署出版的香港地圖撕碎、重組、再拼貼而成的〈烏托島地圖〉,地理上香港面目全非,細看仍有齊本地18區。 作品靈感與移民潮有關,早年他有位住馬鞍山的朋友,移民英國北部冷門地區:「他說喜歡該處像馬鞍山。那觸動了我,令我想用作品呈現一個大家熟悉而又陌生的香港。」不願留在家的人,卻搬去像家的地方,啟發阿熙創作〈烏托島地圖〉及相關畫作:「所謂烏托島,就是一個美好城市的想像吧。」這些年離開和留下的人各懷心事,如My Little Airport〈美麗新香港〉所唱:「這香港已不是我的地頭/就當我在外地旅遊」。 文、圖:凌梓鎏 藝術家梁洛熙 206 x 247cm 的〈烏托島地圖〉。(圖由受訪者提供) 重新打開生活想像 90後的阿熙讀室內設計出身,後來在中大再修畢藝術文學系碩士。他做全職藝術家已好幾年,創作主題離不開港人港事,呈現方式總別出心裁。如他最早期的作品曾用200多塊樹葉,拼貼啟德機場年代的九龍城街景,又試過用8,000多個兩毫子硬幣,拼砌皇后碼頭的面貌。「我喜歡用不同媒介創作,因每種媒介都有它獨特的語言。」地圖是今次展覽的重要媒介,阿熙說做了〈烏托島地圖〉,才發展出一系列鉛筆畫。他還將地圖的圖案,移印到部分畫作中。 「我覺得地圖本身有種話語權,它定義了何謂邊界。當我將地圖重組,大家便可以有新的想像。譬如我有朋友看〈烏托島地圖〉,很自然想起他平日住粉嶺,去灣仔上班的路很遠,但地圖上兩地變成僅一岸之隔,令他有不同的生活想像。也有人問,為何地圖中心是荃灣?」將購自地政署的香港地圖進行大撕裂後,阿熙重組起來,既有想像,也有情意結。「我外公外婆、祖父祖母都住荃灣,我曾常常探望他們,因荃灣像是我第二個家,所以把它放在地圖中央,由此開始拼貼整張地圖。」 〈烏托島地圖〉中央的荃灣。 要拼貼巨型地圖,相當大工程。地理大挪移後,阿熙還盡量將支離破碎的紅色公路線重新接駁,幻想道路是可以行車的。「〈烏托島地圖〉約花了三個月完成,我每天full-time地做,像成為一個城市規劃者,幾好玩。」難得創造了一個新世界,他忍不住想像走進其中,會看到什麼風景,因而畫了一系列鉛筆「寫生畫」,內容有虛有實。他笑指首張畫作〈荃灣湖〉,寫著「據說當年英女皇在此上岸,造訪香港」。「其實我畫的是皇后碼頭,但把它改名為荃灣碼頭,旁邊的建築物,則參考葵涌真實的樓宇去畫。」 支離破碎的紅色公路線被重新接駁。 〈荃灣湖〉(部局)的荃灣碼頭。 〈荃灣湖〉 從烏托島遙望迷霧 ...
Kori Song 藝術家,專欄插畫師,繪本創作者。繪畫是我說出的一字一句,文字是情緒的出口,每一天都在學習生活,愛,放手。www.korisong.com IG: www.instagram.com/korisong (畫) www.instagram.com/rainintoloharbour2022 (字) FB: www.facebook.com/korisongillustration 拉動箭咀以閱讀⤴️ March 2025 家 我想起我離開香港那一晚⋯⋯ 我第一次一個人搭長途飛機,去一個從來沒去過的地方生活,我的行李前所未有的沈重,和每一次出發去旅行那種開心期待的感覺截然不同。記憶裡,上一次有這種感覺是二十二歲離開家鄉在機場的時候,媽媽居然沒流眼淚,爸爸送都沒送我,從那天之後的人生就與家鄉絕緣了。 離開香港那一晚,是恍如隔世,人生過山車已經坐完一圈了,然而第二圈還未知高低。機場海關閘口,盡是準備離開的家庭和送別的人,掃視一圈看不到誰跟我一樣,一個人走⋯⋯朋友們來機場送別,拍照留戀,逐個擁抱道別,明天發生的事誰也不會知道,且行且珍惜,從今後每一次見面都是限量的了。就這樣我奔向了未知的旅程⋯⋯ 安全檢查過海關身份證護照⋯⋯背著沈重的行李走到登機口,剛坐下,眼淚止不住的流,離開真的很難,我聽說這世界上人與人的關係其實只有兩種,生離和死別,那一年多我經歷了全部。 來了倫敦之後我認識了一些從香港來的朋友,他們甚至無法再回去香港⋯⋯離開是很難,沒想到回去更難。 你覺得哪裡是你的家?有人問我,我覺得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對很多人來說這個問題很簡單,但對我們這種浪蕩飄遊的人來說並不是,我自己就是我的家,我說;這是理想中要做到的狀態,我在心裡默默的想著。 當初來到這小島,不就是為了離開尋找下一個陸地嗎? ...
今屆「香港藝術節」其中一個極速售罄的節目,是梅卓燕的《SOLO》。在香港文化中心的四場演出只剩輪椅票,據聞五場Plus放映亦吸引不少fans。梅卓燕坦言出乎她意料。採訪當日,我們拍攝她排練《遊園驚夢》和《獨步》,驚嘆那是八、九十年代的作品,今天大家仍在談論藝術跨界,梅卓燕四十年前已投身創作。 文:Ida圖:Ken(採訪照片)、關本良(《遊園驚夢》劇照)場地:PENTHOUSE 《獨步》是梅卓燕舞蹈生涯的標誌性作品。 《遊園驚夢》,旗袍、高踭鞋的矛盾 《遊園驚夢》靈感來自白先勇的同名小說,梅卓燕穿上旗袍、高踭鞋,手拿金色摺扇起舞,背景音樂有時是戲曲、有時是沉默,台上放著兩張椅子,卻只有梅卓燕一個人。旗袍、高踭鞋是女性的魅力,也是女性的束縛,揮灑手中帥氣的摺扇,那是小說角色藍田玉個性的體現。 今屆香港藝術節策劃的「舞不盡」獨舞系列,邀請來自歐、美、亞洲三位八十年代至今獨當一面的女性舞蹈家分享她們的獨舞作品,計有和Pina Bausch合作無間的Cristiana Morganti,加拿大La La La Human Steps的傳奇舞者Louise Lecavalier,亞洲代表是就香港的梅卓燕。她以《SOLO》之名重返她八、九十年三個標誌性的獨舞——《遊園驚夢》(1986)、《獨步》(1995)、《水銀瀉》(1994),見證她由中國舞轉型至當代舞創作的藝術歷程。 《遊園驚夢》,是舞蹈與文學、當代舞與中國舞的跨界創作。 《獨步》,安身之所在此處 梅卓燕學中國舞出身,1981年已加入香港舞蹈團,演過不少經典作品,同時一直在思考中國舞的世界如何與當時的社會又或是她本身的生活日常連結。接觸當代舞蹈給她很大的啟發,「那時我用獎學金到美國學當代舞,以遊學形式上Martha Graham等舞蹈課之外,一有時間便跑去圖書館不停看那些大師作品的錄影帶,大量觀看他們的作品有很大得著。」 八、九十年代,她兩度到美國進修,1985年首度赴美,回來交出了獨舞作品《遊園驚夢》,結合中國舞和當代舞的特點,以第一身視角呈現女性在現代社會的處境,大獲好評。1991年,她再度赴美進修,《獨步》、《水銀瀉》是她二度進修後的獨舞創作。 《水銀瀉》是一個用上鋁箔和鏡面舞台的耀眼舞作。《獨步》用上油紙遮、碎紙兩項較傳統的道具,油紙遮開合之間,舞者散發像劍士的孤高,紙碎如飄雪落下,突顯漂泊天涯的悽美。梅卓燕指出:「《獨步》那個時期,大家都在討論家的觀念,油紙遮下像是一個容身之所。《遊園驚夢》和《獨步》雖然用上中國舞常用的道具,但它們確是當代舞作,雖然你看到中國舞元素。」 《獨步》,一把油紙遮闖天涯,處處無家處處家。 ...
銅鑼灣誠品書店內最近有間小酒館低調開業,它是上環居酒屋SUIT Modern Izakaya Sake Bar的姊妹店,以日本居酒屋小皿小酎風格加入創新的法式料理烹調菜式,從熙來攘往的街道闖入書卷氣息之間,小酒館取名「Noir」(法文中的「黑色」),裝潢以低調厚實的灰黑色在書海分庭抗禮,炮製出一系列為數不多但講究的精緻菜餚,跟店外的書本一樣默默地滋養著仍然會閱讀的港人。 以灰黑色為主調的Noir,隱身在銅鑼灣誠品內。 在書海裡尋找發酵美食 經過誠品小講堂走到Noir,發現這裡別有洞天,幽暗的灰黑色室內裝潢延續了書店的靜謐氛圍。相比SUIT,Noir的菜單更是精煉,小店在書店營業時間都開放,午市提供意粉、三文治、牛扒等set lunch,tea time則提供輕食,晚上則以伴酒享用的小皿菜餚為主角,當中的前菜選擇尤其豐富,而且都別具特色。 有別居酒屋的前菜,這裡有不少野菜選擇,各自用了不同方法醃漬和發酵製作,味道和口感都相當有趣,如紫蘇番茄用醋和麥芽糖浸漬過,味道酸甜平衡;柚子醋茄子帶清新的柚子香;苦瓜白蘿蔔保留著爽脆口感,加入樹記的腐皮脆片,伴以微辣的發酵青椒醬;芥末蓮藕是法式黃芥辣醬伴以爽口清甜的藕片;蝦味噌南瓜將烘焙和發酵過的南瓜與蝦籽忌廉結合,層次豐富,每道前菜都充滿驚喜。 蝦味噌南瓜($78)/ 紫蘇番茄($58)/ 紫菜腐皮麵($68)多款醃漬野菜類前菜,是不同層次與味道的酸,都是清新健康的選擇。 芥末蓮藕($48)蓮藕入口爽脆,芥末味道相當醒胃。 苦瓜白蘿蔔($58)集合甘甜與鹹香,愛吃苦瓜的不要錯過 椰菜串燒($68)以大阪燒製法炮製的椰菜串燒。 吃過一輪蔬菜為主的前菜,Noir的主菜亦相當講究,Deadmen炸雞用了Deadmen啤酒醃製,炸成香脆惹味又帶有麥香的炸雞;嗜牛者必選在餐廳內用自家鹽麴熟成兩星期的麴菌熟成牛肉,黑安格斯牛扒烤至外焦內紅潤,入口極嫩滑,伴碟的千層薯塊更是消魂;烤羊仔骨更是精彩,入口羶味突出,油脂豐盈;還有一道法國菜經典油封鴨,用五香慢煮鴨腿12小時,再搭以脆爽的苦瓜和大根沙律,日法合𤩹引發無窮滋味。 烤羊仔骨($268)羊仔骨入口骨肉分離,油脂豐盈,羶味突出。 麴菌熟成牛肉($318)經兩星期熟成的牛肉烤得焦香嫩滑,炸薯塊更是精彩。 ...
《破地獄與白菊花》可能是香港最長壽的獨腳戲,最少在21世紀香港如是。2008年首度公演,黃詠詩一人包辦劇本和演出,當年破地獄還只是大眾忌諱的喪禮儀式,轉眼十七年,即將十一度公演。今天破地獄是上億票房的電影主題,是香港傳統文化的代表,更是藝術表演的一部份。記者說她是「香港第一人單拖將破地獄搬上戲劇舞台」,她意外地收起豪邁爽朗的本色。 文:Ida圖:Ken(採訪攝影)、受訪者提供(劇照)Make Up: Tiffany Fong @TF BrowHair: Jaden.R (IG:Jadenrhair) 有今日,感謝十叔支持 說黃詠詩是「第一人」,因為經過九次公演《破地獄與白菊花》後,我們看到編舞曾景輝以破地獄為素材創作了舞蹈作品《時空觀》,風車草劇團讓破地獄成為喜劇作品《Di-Dar》不可或缺的內容。破地獄的音樂、舞蹈的表演藝術元素,以及其結合香港的文化脈絡,成為表演藝術的養份。 這些成績黃詠詩都不敢居功,父親家族從事殯儀行業,她認為上述一切都是叔父開明和有遠見所致,「我的十叔是這些作品的藝術顧問。他覺得這些儀式包含很多很有意義的東西,但很多人不知道。」黃詠詩初演《破地獄與白菊花》也是因為得到十叔支持,「他說不如你告訴大家,這些儀式背後蘊藏著甚麼,我得到他允許用喜劇形式表達。他亦很有幽默感,看得很開心。他希望大家不要害怕這些儀式。因為你了解的話,你就不會害怕。」 黃詠詩坦言,當年決定做《破地獄與白菊花》是為了證明自己。 黃詠詩的妹妹用畫作記住她的演出。 獨腳戲,證明自己的選項 2008年,《破地獄與白菊花》首演時,大眾對破地獄的認知不多,甚至有點驚,因為是中式喪禮儀式。但首演意外地大受歡迎,多次重演,仍快速爆滿。那是一個獨腳戲流行的年代,她和很多同輩演員都是那幾年做了首個獨腳戲。黃詠詩現在回想:「當時我們這一輩演員差不多三十歲,都想做些成績證明自己,獨腳戲是最容易的,一個人上台演,要顧慮的事情相對較少。」 她笑言,今次《破地獄與白菊花》能第十一回公演,也是因為獨腳戲的靈活性,「今年初收到場地五月突然有空檔的消息。那時還在做《香港式離婚》,跟子華談起,他認真地跟我說我應該再演。時間是有點趕,但我確是拖個喼就可以演,就接下這個檔期。」對於黃子華、許冠文主演的《破地獄》票房過億,她的觀點是:「這部電影在商業上這麼成功,即是說除了破地獄還有很多題材等待發掘。而破地獄是一個極端,是關於死亡、關於禁忌。大吉利是!不能提的。但是它的戲名就叫《破地獄》,大家來吧!收億幾。即是說,更多你無諗過會得的題材有機會見人。」 《破地獄》票房已過億,四月再推加長版。 《破地獄與白菊花》以喜劇形式講傳統喪禮,以喪禮講自我成長和家庭關係,兩者在當年都是大膽的嘗試。 拆解,一班阿叔的神秘活動 ...
最新 NEW //
更多 >
November 13, 2024
AndThen.hk

November 10, 2024
AndThen.hk

April 2, 2025
跟住食 LET'S EAT

April 1, 2025
吐露港的雨|Kori Song 專欄COLUMN

April 1, 2025
跟住去 LET'S GO

March 28, 2025
跟住學 LET'S LEARN

March 27, 2025
跟住學 LET'S LEARN

March 26, 2025
跟住學 LET'S LEARN

March 24, 2025
跟住食 LET'S EAT

March 19, 2025
跟住食 LET'S EAT

January 17, 2025
跟住食 LET'S EAT

January 8, 2025
跟住食 LET'S EAT

December 23, 2024
跟住食 LET'S EAT

December 4, 2024
跟住食 LET'S EAT

January 24, 2025
跟住買 LET'S BUY

January 20, 2025
跟住買 LET'S BUY

January 9, 2025
跟住買 LET'S BUY

December 9, 2024
跟住買 LET'S BUY

August 30, 2024
跟住買 LET'S BUY

August 20, 2024
跟住買 LET'S BUY

March 26, 2025
跟住去 LET'S GO

March 17, 2025
跟住去 LET'S GO

March 7, 2025
跟住去 LET'S GO

February 6, 2025
跟住去 LET'S GO

January 29, 2025
跟住去 LET'S GO

January 22, 2025
跟住去 LET'S GO

March 28, 2025
跟住學 LET'S LEARN

March 27, 2025
跟住學 LET'S LEARN

March 26, 2025
跟住學 LET'S LEARN

March 25, 2025
跟住學 LET'S LEARN

March 13, 2025
跟住學 LET'S LEARN

March 6, 2025
跟住學 LET'S LEARN
